【綠色論壇】《施政報告》又推「大型規劃」 何不直接善用棕地解困?

2021-10-08 00:00

特首林鄭月娥日前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繼「明日大嶼」後,再次提出多項不切實際的城市規劃,向大自然環境,包括海洋、綠化帶及濕地開刀。與此同時,棕地政策卻沒有更新,只以「炒冷飯」形式重提現有的零碎措施。此捨易取難的策略,實為作繭自縛,拖慢公營房屋供應。事實上,解決問題的良方一直都在民間:發展棕地。無論成本、時間或環境影響,善用棕地皆是更優勝的方案,政府不應再懶理。

「北部都會區」無時期表

《施政報告》提及佔地三萬公頃的「北部都會區」龐大規劃概念,聲稱可額外提供六百公頃土地,容納約二百五十萬人。然而,特首同時承認未有具體落實時間表等細節,只屬「願景」。這難免令人想起數年前提出的另一願景「明日大嶼」,當時亦形容得像靈丹妙藥,彷彿只要推行便能解決香港房屋需要;即使破壞環境及觸發庫房危機,政府仍然執意硬推。言猶在耳,五點五億前期研究撥款在爭議聲中獲批不久,當局便再次提出新的大型規劃,重複「這才是解決方法」。沒完沒了的願景,難免令人憂慮政府未曾認真把脈,只是藥石亂投,大幅拖延真正解決土地供應困境的進度。

與此同時,政府還在硬推多項破壞大自然的方案,包括開發濕地、研究發展綠化帶、續推「明日大嶼」及新增其他填海計畫。雖然《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建議提升共約二千公頃濕地的生態功能,卻同時打算開發濕地緩衝區。生態保育並沒有補償互換,緩衝區一旦失守,影響必定波及整片濕地。濕地緩衝區本身就是作為濕地與市區的屏障,限制發展,防止候鳥受高樓大廈影響,干擾飛行路線、覓食以至繁殖等能力,所謂「加強其他部分濕地生態功能」,絕不能彌補另一邊廂的破壞。

此外,特首提議的進一步檢視「綠化地帶」時,強調「改劃的綠化地帶只佔整體面積百分之二」。綠化地帶的用途是城市與近郊的天然界線,絕非用作開發。平衝發展與自然環境是宜居城市的必要條件,不分優次地發展,盲目開發所有地段,受害的最終只會是廣大市民。

發展棕地 一舉多得

面對極度逼切的房屋問題,我們不需要「明日新界」或「明日大嶼」,而是「今日棕地」。發展棕地不但經濟成本較低,大部分有道路及電力等基建,民間也有持續更新棕地現況讓當局掌握,遠比新的宏大規劃具體並可更快實現。再者規劃棕地,可一併處理違規作業,絕對「一棕多得」。然而,現時的棕地政策雖然已經起步,卻未見完整規劃,包括興建公營房屋,還有重置作業者及修復生態敏感地段的棕地等。政府與其不斷推出新的概念性巨型發展項目,倒不如腳踏實地,訂立進取具體棕地政策,把握剩餘的十個月任期,真正解決房屋問題。

陳可淳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