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新學年勁減逾80班
2021-10-01 00:00
教育局每年均會於九月開學後,透過電子系統及到校實地點算,核實學校實際在學人數(俗稱「點人頭」)。當局公布,相對今年三月批核的二一/二二學年總班數,公營小學一共減少十五班小一,而公營中學一共減少八班中一,昨已發信通知學校。
據《小學概覽》披露今年三月各小學批核開班數,較去年共減少六十六班小一;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早前曾解釋,班數是按照將離校的小六級班數而釐定,非反映實際學生流失情況。如今「點人頭」後確認須進一步減十五班,令全港小學今學年的班數較上學年少逾八十班。
津貼小學議會主席胡艷芬直言,學界對再減十五班感驚訝,認為如今情況足以反映,學界明顯受移民潮及其帶來的「音樂椅效應」影響,「原本這幾年的人口數字變化相若,但現在跌至只有五萬人,確實是有幾千學生『唔見咗』。」
胡艷芬又指,當局今年將參加網課的跨境生等學生人數計算在內,九月開學後流失的數字,已不再是跨境生未能來港上課等原因導致,目前學界面臨很大困難,教育局應盡早與學界展開商討,並建議即時於學額過剩地區實施全區小班教學等。
教育局今年推出新措施,在點算時考慮個別學校過往的收生情況。資助小學校長會榮譽主席張勇邦指,這屬今年推出的「寬鬆」措施,在考慮處於減班「邊緣」的學校時,會將該校過往三年的收生情況,例如受家長歡迎程度、接獲的「叩門」數等,納入特別參考。「所以十五班已經是『努力』過之後的數字,實際上需要減少的班數更多。」
張勇邦形容今次屬「權宜之計」,他強調學界一直要求與當局商討短、中、長期對策,在危機情況下,應考慮全港劃一推行小班教學政策,而非採取鼓勵態度讓學校自行選擇。「長遠而言需有『可加可減』,例如以往因人口增長而加派的學額,在人口下跌情況下,相關學校可減這些學額。」他認同,應優化如今按班數計算教職員編制及撥款額的做法,例如在學校固定班數、但變改班額的情況下決定撥款,「但開班數和每班學生要有一個限度,而且要因應各區區情,商討出一套適合全港性的制度。」
教育局補充稱,核准班數受多項因素影響,反映適齡學童人口的整體變化及流動情況,包括搬遷、家長選擇,從公營學校轉到直資、私立或國際學校就讀,以及外移或遷入本港的學童人口等。
適齡學童人口下跌,亦影響中學收生。教育局昨公布,經「點人頭」後,全港公營中一核准開班班數,較三月批核的總班數減八班。有中學校長預計,與「移民潮」及衍生的音樂椅效應、跨境生因新冠疫情未能來港等有關,期望當局公布學生流失數據,與學界思考應對方案。有取錄跨境生較多的中學校長則指,當局把參與網課堂學生亦計入在學學生,有助穩定學校生態。
教育局統計本學年開班數目,相對三月公營中學中一班數,共減少八班,外界認為取錄較多跨境生的北區等地區情況最為嚴重,但新界校長會主席邱少雄指,雖有個別跨境適齡學生,考慮到通關無期而未報讀本港中學,但學校一直為已入讀的跨境生提供網課,在當局把參與網課學生,點算為在校學生的措施下,穩定學校生態,故多區「災情」不算嚴重。
邱少雄預計,減班或與今年突然出現的移民潮有關,「因應個別國家放寬移民政策,有別以往仔細計畫,今年不少移民得較急。」減班勢必影響到按班師比計算的教師編制,邱少雄指,近年學校工作繁重,業界正爭取調整班師比,以改善教師人手情況。
東區的港島民生書院校長嚴志成估計,「移民潮」下適齡中一生離港,部分學生選擇插班到其他名校或直資中學,造成音樂椅效應,再加上有跨境生及非華語生因疫情未能來港,令實際參與今學年升中的學生人數,較當局估算少,官津中學因此減班。嚴志成指,學界至今仍缺乏移民潮下學生流失數字,亦不掌握無法來港的跨境生及非華語生人數,促請政府公開數字,讓學界按照實際情況,與當局研究應對方案。
在疫情及移民潮夾擊下,直資學校亦出現退學潮,包括拔萃男書院、拔萃女書院、德望學校、聖保羅男女中學等直資名校,更刊登招收插班生的廣告,其中德望學校在學校網站指,現正招收中一、中二及中四級,今學年下學期入學的插班生,申請下月一日截止。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