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積極干預」與「四新精神」
2021-09-22 00:00近日林鄭特首表示將研究如何使本港的政策規劃跳出深圳河的限制,以及一改以往「積極不干預」的做法,並且提出「四新精神」包括:「空間拓新、觀念更新、機制革新、政策更新」等,以提升政府的能力。這都是針對特區政府運作中一直為人所詬病的問題,對市民大眾作出的回應。無疑,這是政府思維和觀念一個轉變的新開始,固然值得肯定,但不知道特首估計要用多少時間、有何具體措施辦法去推行以達到目標?要知道,觀念的改變是最痛苦的,不是喊一兩句口號便成事。就如同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從思想轉變到體制變革,所經歷過的艱難曲折道路實在是難以想像,但即使這樣,國家至今仍堅持改革開放永不停步。
同樣前海發展也是被蹉跎了十年有多,為何這一塊與香港發展利益攸關的重要開發之地,一直缺少香港大中小企業的積極進駐?特區政府在粵港聯席方面究竟有沒有參與角色,去溝通交流兩地信息意見,力爭更有利香港的國家政策去提升本港的經濟容量?還是官員們仍是抱着「您管您的,我還是我」的防火牆心態,影響了香港參與內地事務的積極性?
「積極不干預政策」在港英殖民管治時代,一直被奉為金科玉律──一切交由市場這隻無形之手去主導。那年代的香港是處於一種特殊的政治環境之下,得天獨厚,一切可說是順風順水,「積極不干預」的說法也是大條道理。但回歸後的香港已是政權易轉、改朝換代,若特區官員仍然以這種不干預的思維去看待深圳河以北,說到底是沒有與時俱進、觀念更新,更被視為是一種「主動不作為」的託詞。眼見回歸二十多年以來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愈積愈深,機會一個又一個地錯失,經濟民生發展步履蹣跚、寸步難行,不無因果關係。
林鄭特首對官員同僚們說:再也不能抱着「有麝自然香」的態度,靜待別人發掘本港的優勢和潛能,否則特區政府便大大落後於形勢,實在是一針見血。時不我待,慢進也是退,只有觀念更新才能拓寬視野空間,看到機遇究在何方;才能有動機和動力去謀求改革變通,制定相應政策、法制及措施,以追上時代的巨輪,希望官員們對林鄭特首這番話能聽得進耳,腦袋轉到彎,手腳動起來!」
鄭耀棠
港區全國人代表
香港發展研究基金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