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籲醫局降藥資助門檻

2021-08-04 00:00

(星島日報報道)腹痛腹瀉是都市人常見的小毛病,然而更有可能是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徵,嚴重者更可導致腸穿更甚須切腸。香港炎症性腸病學會委員暨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梁偉強表示,及早使用生物製劑有助控制病情,防止腸道受損。不過生物製劑的藥費昂貴,公立醫院只提供首三針的資助,若須持續用藥,一年更可索價十萬元。有患者直言經濟負擔沉重,病人組織呼籲醫管局增加藥物資助,為患者提供更佳治療。

衞生署二〇一九年統計,本港約有三千五百人次的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住院病人出院及死亡。梁偉強表示,病人在十年至二十年內,有百分之四至七的風險需要切腸。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以維持腸道黏膜瘉合為目標,但傳統治療藥物對部分病人的作用有限。相反,生物製劑靠進取的治療機制,更有效達到治療目標。

現年五十七歲的陳小姐,二〇一六年確診潰瘍性結腸炎,曾經幾乎穿腸,類固醇治療效果不理想,及後處方生物製劑,發炎情況有改善。她每三個月接受一次生物製劑治療,但藥費昂貴,即使有傷殘津貼,但只有約四分一資助。

香港結長友會主席袁文超表示,四款在港使用的生物製劑,平均一年費用可達十萬元。公立醫院現時會資助病人使用首一個多月的生物製劑,但要繼續治療須自費。現時使用的生物製劑「福利美」(Infliximab )和「維多珠單抗」(Vedolizumab)被納入撒瑪利亞基金可供申請,但患者須病情嚴重並通過審查才獲批,故期望降低資助門檻。

醫管局發言人回覆,指撒瑪利亞基金於二〇一九至二〇及二〇至二一年度共批出十二宗申請個案,涉及資助金額約為八十萬元,局方將密切留意藥物的臨牀科研發展及病人需要,檢討藥物名冊和安全網的資助範圍。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