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論壇】龍尾灘上的平行時空

2021-07-23 00:00

位於大埔汀角的龍尾灘被改造為人工泳灘後,終於在今年六月二十三日開放。開放後的頭一星期有多名泳客在退潮時遭海膽刺傷,使救生員疲於奔命,引起了傳媒的關注。另一邊廂,發展局局長黃偉綸發表網誌指龍尾人工泳灘體現了可持續發展,侃侃而談說政府「先保育,後建造」,使「人類與海洋生物和諧共存」,但文章對海膽刺傷泳客一事隻字不提,毁了生物的家,大自然反撲,那究竟是哪門子的和諧共存?政府官員一如既往只會改寫現實,不去直視問題。

民間保育龍尾運動在〇七年展開,當初政府的論調是龍尾沒有甚麼珍稀的海洋生物,況且生物會走,毁掉二百米的生境沒有甚麼大不了。到後來民間團體先後在龍尾錄得超過四百種物種,政府又搬出了「汀角+」和遷移部分物種的計畫。局長的網誌指「多種被搬遷的物種再在泳灘附近出現」,但這些生物在未有搬遷計畫前,已經在該處生息,並未離開,說是「再」出現,令人費解。問題的焦點在於龍尾灘上的生物,而非泳灘「附近」的生物,把原來就有的東西,說成是政府的功勞,「小人之過也必文」,此之謂也!

破壞前的龍尾灘在小小的範圍內有眾多生物的原因,在於聚集了不同生境:有淺海、沙灘、泥灘、石灘和紅樹,旁邊還有蘆慈河的河口,是眾多生物棲息繁衍之所。人工泳灘工程毁掉了除淺海和沙灘外的生境,河口也被改道。生境消失加上人為干擾,能回流的自然是原本在淺海和沙灘生存,忍受能力較強的物種,也就是海膽和水母之類。這些生物得以回流到龍尾,也不是政府在施工時有何保護措施,而是海洋生物的幼體如微生物般在海中漂游,順着海流穿過泳灘的圍網,再在此成長。泳灘的圍網不可能完全阻隔海洋生物的出入,否則泳灘內的水便成了死水。當然龍尾泳灘是內灣之中的內灣,水質問題仍是使人擔心的。

環保署有關泳灘水質的網頁現時把龍尾的水質列為一級良好,但只有六月中至七月中五天的取樣。網頁內也指出泳灘的水質會受到附近地表逕流和排放的影響,勸喻泳客不要在風暴或大雨後三天內前往泳灘游泳。龍尾泳灘只開了一個多月,五天的取樣實不足以反映水質的實際情況。不過即使有更多數據,以政府最近五次取樣的「幾何平均」的方式決定泳灘等級,一般市民很難知道水質最壞的情況。「幾何平均」是將收集的數據相乘,再計算有多少個數據的開方。換言之,最好和最壞的情況均會被「和諧」了。以「幾何平均」顯示水質優劣本來無可厚非,因泳灘水質可在數小時內有劇烈的變化,「幾何平均」原本用來顯示短期,例如一日的數據,但政府通常每一星期才取樣一次,顯示的是個多月以來的平均水質,對市民來說究竟有多少參考價值呢?

局長指龍尾泳灘「驗證了發展與保育其實是可以取得平衡」,但通篇報喜不報憂,無視事實,文過飾非。當然這是新香港新常態,日後政府工程如何破壞生態環境,例如濕地漁塘,按網誌的邏輯,只要附近仍有雀鳥(不排除將來以放生取代),便可高調宣布工程勝利超額完成,彰顯特區政府和黨的偉大,驗證了工程的科學性、正確性,保護了重要的生態環境。

李少文

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