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论坛】龙尾滩上的平行时空

2021-07-23 00:00

位于大埔汀角的龙尾滩被改造为人工泳滩后,终于在今年六月二十三日开放。开放后的头一星期有多名泳客在退潮时遭海胆刺伤,使救生员疲于奔命,引起了传媒的关注。另一边厢,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发表网志指龙尾人工泳滩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侃侃而谈说政府「先保育,后建造」,使「人类与海洋生物和谐共存」,但文章对海胆刺伤泳客一事只字不提,毁了生物的家,大自然反扑,那究竟是哪门子的和谐共存?政府官员一如既往只会改写现实,不去直视问题。

民间保育龙尾运动在〇七年展开,当初政府的论调是龙尾没有甚么珍稀的海洋生物,况且生物会走,毁掉二百米的生境没有甚么大不了。到后来民间团体先后在龙尾录得超过四百种物种,政府又搬出了「汀角+」和迁移部分物种的计画。局长的网志指「多种被搬迁的物种再在泳滩附近出现」,但这些生物在未有搬迁计画前,已经在该处生息,并未离开,说是「再」出现,令人费解。问题的焦点在于龙尾滩上的生物,而非泳滩「附近」的生物,把原来就有的东西,说成是政府的功劳,「小人之过也必文」,此之谓也!

破坏前的龙尾滩在小小的范围内有众多生物的原因,在于聚集了不同生境:有浅海、沙滩、泥滩、石滩和红树,旁边还有芦慈河的河口,是众多生物栖息繁衍之所。人工泳滩工程毁掉了除浅海和沙滩外的生境,河口也被改道。生境消失加上人为干扰,能回流的自然是原本在浅海和沙滩生存,忍受能力较强的物种,也就是海胆和水母之类。这些生物得以回流到龙尾,也不是政府在施工时有何保护措施,而是海洋生物的幼体如微生物般在海中漂游,顺着海流穿过泳滩的围网,再在此成长。泳滩的围网不可能完全阻隔海洋生物的出入,否则泳滩内的水便成了死水。当然龙尾泳滩是内湾之中的内湾,水质问题仍是使人担心的。

环保署有关泳滩水质的网页现时把龙尾的水质列为一级良好,但只有六月中至七月中五天的取样。网页内也指出泳滩的水质会受到附近地表迳流和排放的影响,劝喻泳客不要在风暴或大雨后三天内前往泳滩游泳。龙尾泳滩只开了一个多月,五天的取样实不足以反映水质的实际情况。不过即使有更多数据,以政府最近五次取样的「几何平均」的方式决定泳滩等级,一般市民很难知道水质最坏的情况。「几何平均」是将收集的数据相乘,再计算有多少个数据的开方。换言之,最好和最坏的情况均会被「和谐」了。以「几何平均」显示水质优劣本来无可厚非,因泳滩水质可在数小时内有剧烈的变化,「几何平均」原本用来显示短期,例如一日的数据,但政府通常每一星期才取样一次,显示的是个多月以来的平均水质,对市民来说究竟有多少参考价值呢?

局长指龙尾泳滩「验证了发展与保育其实是可以取得平衡」,但通篇报喜不报忧,无视事实,文过饰非。当然这是新香港新常态,日后政府工程如何破坏生态环境,例如湿地渔塘,按网志的逻辑,只要附近仍有雀鸟(不排除将来以放生取代),便可高调宣布工程胜利超额完成,彰显特区政府和党的伟大,验证了工程的科学性、正确性,保护了重要的生态环境。

李少文

长春社高级公共事务经理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