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追擊】城門河西岸治水患 擬建0.8米高防洪牆

2021-07-06 00:00

(星島日報報道)全球暖化令極端天氣增多,倘若遇上暴雨,沙田區內個別地方如城門河岸、翠田街等地方有潛在的水浸風險。渠務署一九年研究改善沙田區內整個雨水排放系統,最新研究建議以多管齊下的方案,除了建造及加大排水管外,亦沿着城門河西岸的獅子橋至錦龍橋,一段長約一點八公里的河岸,以及在東岸碧濤花園雅芝閣附近的另一段長約五十五米的河岸,把現有護欄改建為八十厘米高的防洪牆,減低出現水浸和河水倒灌的情況。署方亦計畫為防洪牆進行美化,並在不同路段的護欄引入不同的美化主題。

強力颱風如「天​鴿」以及「山竹」近年先後襲港,政府期間接獲多處塌樹和嚴重水浸的報告,交通亦一度大混亂。過往暴雨期間,沙田區內的沙田市中心、翠田街、城門河岸以及麗禾里等都曾有水浸危機。渠務署曾於相關地點收到水浸報告,故為區內建議進行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提升防洪能力。渠務署於二〇一九年十月委託工程顧問,就沙田區內擬建的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進行勘查研究及初步設計。

最新研究結果聚焦於沙田市中心,其中城門河更是署方重點改善的地方,因城門河毗連沙田海及吐露港,河道水位易受季候風及天文大潮影響。渠務署建議於城門河西岸的獅子橋至錦龍橋一段長約一點八公里的河岸,以及在東岸碧濤花園三期雅芝閣附近的另一段長約五十五米的河岸,建造與現有東岸一致、高度約八十厘米高的防洪牆,可將防洪水平提升至主水平基準約三米半高,大幅減低城門河西岸,因冬季季候風及天文大潮而導致河水倒灌入行人路或單車徑的水浸情況。

為免建造防洪牆後,影響城門河的景觀,渠務署擬以多種方式美化防洪牆,包括以天然麻石修飾牆的表面,以及於行人路段使用可互動的護欄。署方也會於不同路段的護欄使用不同美化的主題,如城門河瀝源橋至沙燕橋的河段,採用中式古典的美化主題,沙燕橋至翠榕橋的河段另選用體育運動主題。

沙田區沙田市中心區議員衛慶祥表示,過去三、四年本港曾遇上大型颱風及暴雨,形容水浸情況過往會延伸至沙田城門河兩岸,若有人及騎單車在暴風雨期間經過,有被捲入河內危機。另外,暴雨下部分行人隧道的水深甚至高過一個人的身高,若有市民經過隧道,亦會有安全危險,故今次政府整體改善雨水排放系統,可有助解決過往水浸的問題。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