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恒:未來獨角獸屬生命科技

2021-06-12 00:00

(星島日報報道)社會上有一股創業風氣,但創業路殊不簡單。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在《科技猛人教路》網上系列訪問中提醒年輕人,創業一定會遇上失敗,他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心態,「每一次失敗都會學習到甚麼令自己失敗,將來可避免失敗,我覺得要用這心態創業。」他為年輕人提供錦囊,建議他們善用政府的資源,可參加科學園或數碼港的創業孵化項目,由專人協助走過創業「幽谷」。芸芸創科行業中,他特別提到香港有能力在醫學工程上發展,更大膽預期香港未來另一個獨角獸,多數來自生命科技。他又說,近期創科職位急增,年輕人應捕捉這機遇。

現屆政府在短短幾年之間,已投入超過一千一百億港元推動創科。薛永恒指,現時是香港創科發展的黃金時代,而創科在過去數年有非常多的發展,例如香港有三萬五千多位兼職的研發人員,創科公司僱用的人數,由一四年的二千多位,增至一九至二○年的一萬二千多位。

不少人都嘗試創業做老闆,但不是人人都適合創業。作為香港創科界的領航者,薛永恒日常接觸眾多科技公司和初創企業,他坦言不會對年輕科學家說創業不難,「創業是好難,失敗的機會一定有。每一次失敗都會學習到甚麼令自己失敗,將來可避免失敗,我覺得要用這心態創業。」

他指,年輕人要懂得如何減低失敗機率。在這方面,他們可應用政府提供的資源與安排,科學園和數碼港都有完整的孵化計畫,等待年輕科學家善用,推動他們的事業發展。他表示,科學園有不同的孵化計畫協助年輕人,「由有想法到產品研發,到市場推廣等等,整個發展之路,科學園都有專人協助他們走過死亡幽谷,因為通常在研發之路『死』的人不少,失敗機率高,我們會協助闖過那些幽谷。」

香港有不同範疇的科創公司,涵蓋金融科技、數據工程和人工智能等等,他看好香港在醫學工程上的發展,認為香港在醫學工程很有能力發展,又直言「香港的生命科技真的好強」。而政府推動設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在科學園邀請不同的本港大學,與外國不同科研機構及知名大學合作,落戶香港推動科研,薛永恒就指兩個平台的主題圍繞醫學工程、人工智能與機械人,都是香港非常強的方面。

「我大膽說,預期香港未來另一家獨角獸,多數都來自生命科技。」獨角獸即是成立不到十年,但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公司。他指,香港相比其他地方,獨角獸數目不「執輸」,香港有八家獨角獸,相比新加坡、韓國和日本,獨角獸數目完全不少、甚至超過。他強調,香港本身的科研能力非常強,惟因為發展快,缺乏人才,不過也提供年輕人一個好好機會,「這是一個黃金機會發展科技創新,我十分建議香港年輕人用好機遇。」

他提到,科學園早前進行招聘,二千多個崗位讓STEM同學應徵,結果都請不夠人,「其實STEM畢業生很搶手」,又指即使是文科生,也可投身創科行業。他以從事市場推廣,或者產品研發為例,要了解市民需要,而文科生可參與其中,告訴研發團隊有不同需要。

薛永恒強調,很多創科工作崗位和發展機遇等待年輕人,而發展機遇不止在香港,包括政府之前推出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共有二千崗位,資助香港年輕人到大灣區。「本來一千三百個是一般職位,七百個是創科。短短由一月至四月,有一千零九十個崗位都是創科,遠遠超標,本來七百變一千一百個。」他呼籲年輕人或是年輕人的父母,考慮發展創科,「創科是比較有機遇的空間,請大家用好機遇,不止香港,整個大灣區都是國際創科中心,香港一定會朝這方向發展,機會處處。」

常說「三歲定八十」,要投身創科路也宜從小培養。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除了向創業者「教路」,也鼓勵青少年以興趣為先,體會科技的好處和如何「好玩」,自發學習科技。他以自己為例,笑言小時候十分頑皮,要跟從基本課程學習創科未必適合,理解到對香港青年人來說,應透過課外活動,培養他們對創科的興趣。政府就先後推出「奇趣IT識多啲」及「中學IT創新實驗室」,資助學校進行資訊科技的課外活動。薛永恒回想自己小時候十分頑皮,不太願跟從基本課程學習。對於自己這類「頑皮仔」,這個方法一定「無咁易入口」,覺得應要透過課外活動,培養他們對創科的興趣。

他強調一切要由興趣為先,「簡單來講就是玩吓先,不要一開始就是正規教育,一定要考試,一定要取得某成績。」他解釋不是說正規方法教STEM不好,不過問題是如何提升青少年的興趣。他認為要以體驗為本,使學生體會到科技的好處和好玩,就會自發學習。

他指政府為小學和中學推出「奇趣IT識多啲」及「中學IT創新實驗室」,資助學校進行資訊科技的課外活動。他早前就到一所小學訪問,學校剛贏了一個獎項,都是小學三四年級生,參加編程比賽,自動控制洗手間廁板升降,贏了大獎。「大家會問小學生如何做到編程,控制洗手間廁板升降,我覺得不要看低青少年人,他們多數醒目和靈活,只要有機會,自然可在經驗中學習,找出自己有興趣發展的路。」

政府的創科發展支援也包括大學生,他表示去年起政府開設「創科實習計畫」,政府資助僱主,聘請大學STEM畢業生實習,去年有約一千家與創科有關的機構提供崗位,提供一千六百個實習機會,有四星期的實習。而同學及僱主的反應俱佳,他透露今年會擴展計畫,由先導計畫延續下去。支援也延續到職場工作,港府推出的「研究人才庫」,就資助僱主聘請香港畢業生做研發,計畫最長三年,資助額一萬八千元至三萬多元。

為人父母都希望子女可找到他們的興趣所向,作為父親的薛永恒也不例外。他有一女一子,女兒讀廣告學科,兒子就修讀國際科研,「最終條路是子女自己行,條路一定是他自己喜歡,作為父母,最重要尊重和信任年輕人。」

創科局局長薛永恒較少談及子女情況,他接受訪問時指,女兒就讀文科,讀廣告學科,兒子就與科研有關,於科大就讀國際科研。他指兒子對科技創新有興趣,不過他強調即使是自己子女都可有大不同,「就算做父母,都要尊重他們,最後條路是子女自己行,我們作為父母是陪伴他們,給予意見,有時候他有困難,我畀隻手扶一扶他,但是最終條路是子女自己行,條路一定是他自己喜歡。」對他來說,子女在自己的選擇上找到興趣,自可投入,有投入就可發展。他認為作為父母,最重要尊重和信任年輕人。

薛永恒為工程師「出身」,在機電工程署工作多年,曾任機電工程署署長,而他對機械的好奇可謂始於兒時。如果生命可「Take two」,重新回到中學階段,他也會選讀工程。他更分享了一則兒時故事,指小時候家境不是很好,十一、二歲時都沒有手表,爺爺沒甚麼錢都買了一隻手表給他。「當時不是個個人都有手表。之後一晚我在自己被內玩了一晚,該隻手表已被我玩壞,都被拆散了、拆骨了。」

他坦言感到很不服氣,反思為何拆散了會組裝不到,「我很有興趣了解為何手表會行走,好奇當中的手表機件。」他指世事洞明皆學問,中間一定有很多很有趣的事物。隨升學發展至工作,他成為工程師,並對生物醫學工程最感興趣,十多年前在公立醫院就負責相關工程。

他娓娓道來箇中原因,由於範疇都是跨學科,包括機械工程和電機工程等,跨工程學之餘,也要理解醫學,「這個學科相比其他工程學科更廣泛,更加有趣味,我自己的好奇心比較大,作為電機工程師,都想知道機械工程、資訊科技、其他醫學。」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