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筆論政】思考在格局變化下的發展方向

2021-04-14 00:00

全國人大上月通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讓政治生態回復健康理性,而人大常委去年通過港區國安法,則讓社會秩序回復穩定。這是中央為發揮香港優勢、避免蹉跎歲月,從國家層面提出的有力舉措。

當下社會發展格局出現大變,亦是香港由亂到治的關鍵時刻,特區政府必須因應形勢變遷,作出變革,為香港謀劃長遠,聚焦民生,拉動經濟。聚焦民生首要是解決房屋、產業結構及就業問題;至於拉動經濟,主軸是進一步深化深港合作,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以國家「十四五」規劃為例,中央明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發展科技創新中心及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和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等等,這些不正是香港的機遇所在、商機所在、優勢所在?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把握機會,是否懂得迎勢而上?

前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筆者的直播節目中指出,香港人要有「刮骨療毒」的勇氣,指在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梁先生很擔心香港的發展,指中央「十四五規劃」給予香港很多支持,如果香港仍不痛定思痛,取得成績向中央政府和內地各省市證明自身價值和實力,不排除香港的地位會受到進一步打擊。

對此,筆者十分認同。過去一段時間,眼見周邊城市都在發展進步,但部分香港人熱衷政治鬥爭,要和內地保持距離,甚至排斥中央的全面管治權,結果社會內耗嚴重,錯失了不少大好機會。過去已矣,在中央接連出手後,筆者期望在目前相對和平、寧靜,以及比較好的政治環境下,香港人要把握這個最後機會,好好發揮自身「一國兩制」優勢,貢獻國家,發展自己。

當中首要工作,筆者認為是推動行政改革,因為要讓市民看到希望,社會就要有穩定持續的向前動力,而特區政府就必須擺脫過往的框框條條,提升施政效率之餘,更要做好籌劃和促進的角色。民建聯早前提出「變革香港」,就是針對六個方面提出政策倡議,除了行政改革,其他包括:推動產業發展轉型,激活社會流動性,解決土地房屋、貧富差異等問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等等。只有做好這些工作,徹底解決過去一些「老大難」問題,讓市民確切感受到社會發展和自己生活的改善,一國兩制才可以行穩致遠。

對於我們提出的改革方向,梁先生認為切中香港短、中、長期的改革要點,並寄語民建聯提供更多“Thought Leadership”(思維領導力),以在香港政界突顯自己的角色定位。

面對歷史性的轉折點,我們沒有不變這個選項。所以,除了要求特區政府把握變革機遇,民建聯亦無時無刻反求諸己,要求有志從政者要多從管治者角度去思考問題,提出創見,激發思維,切實提出優化管治之道。而面對落實港區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的新形勢下,我們會由過去以選舉和地區工作為重點的參政議政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更全面參與政府管治,包括加強政策倡議,為政府輸送管治人才,以更好地發揮協助特區政府改善施政的作用。

李慧琼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