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旺達大屠殺報告:法國須負重責

2021-03-28 00:00

(星島日報報道)非洲國家盧旺達一九九四年發生種族滅絕大屠殺,根據歷史學家上周五發表的報告,法國當年由於擔心失去非洲影響力及出於殖民心態,與發動大屠殺的胡圖族政府走得很近,須對大屠殺負起很大程度的責任。

上述報告由法國總統馬克龍委託十五名歷史學家,並前所未有地取得法國政府內部檔案完成報告。報告直指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無視盧旺達政府是個種族主義、腐敗與暴力的政權,仍與長年執政的胡圖族總統哈比亞里馬納保持堅定的私人關係。

不過報告並未將法國定調為種族滅絕的共犯。當年盧旺達有八十萬圖西族人死於屠殺,導致中非地區數十年衝突及不穩定。

報告寫道:「法國是圖西族遭種族滅絕的共犯嗎?照此定義,必須是有意願共同參與滅絕行動。但我們檢閱的檔案裏並未呈現這點。」但報告指,法國長年與當時盧旺達的胡圖族政府保持往來,即使胡圖族政府準備屠殺圖西族時,都不肯與該政府劃清界線,甚至形容法國對此「視而不見」。報告稱,胡圖族政府是法國維繫非洲影響力的關鍵盟友。

法國在盧旺達種族滅絕行為中的角色,多年來在非洲與歐洲都是爭議話題,批評者指法國對防止大屠殺做得不夠,或力挺幕後策動種族滅絕的胡圖族政府。

■盧旺達大屠殺紀念館內的受害者照片。

(星島日報報道)非洲國家盧旺達一九九四年發生種族滅絕大屠殺,根據歷史學家上周五發表的報告,法國當年由於擔心失去非洲影響力及出於殖民心態,與發動大屠殺的胡圖族政府走得很近,須對大屠殺負起很大程度的責任。

上述報告由法國總統馬克龍委託十五名歷史學家,並前所未有地取得法國政府內部檔案完成報告。報告直指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無視盧旺達政府是個種族主義、腐敗與暴力的政權,仍與長年執政的胡圖族總統哈比亞里馬納保持堅定的私人關係。

不過報告並未將法國定調為種族滅絕的共犯。當年盧旺達有八十萬圖西族人死於屠殺,導致中非地區數十年衝突及不穩定。

報告寫道:「法國是圖西族遭種族滅絕的共犯嗎?照此定義,必須是有意願共同參與滅絕行動。但我們檢閱的檔案裏並未呈現這點。」但報告指,法國長年與當時盧旺達的胡圖族政府保持往來,即使胡圖族政府準備屠殺圖西族時,都不肯與該政府劃清界線,甚至形容法國對此「視而不見」。報告稱,胡圖族政府是法國維繫非洲影響力的關鍵盟友。

法國在盧旺達種族滅絕行為中的角色,多年來在非洲與歐洲都是爭議話題,批評者指法國對防止大屠殺做得不夠,或力挺幕後策動種族滅絕的胡圖族政府。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