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ATM未來在於創新與時並進

2021-03-07 00:00

全球第一部自動櫃員機(ATM)於一九六七年在英國誕生。香港於八十年代初引入ATM,至一九八二年銀通成立,ATM數目迅速增加,現時全港約有三千三百部自動櫃員機,以人口比例計,平均每十萬人分享到四十四部ATM,與中國內地或新加坡相比略低,但以地方覆蓋密度來說,香港一定冠絕全球,街頭巷尾都很容易找到銀行ATM的蹤影。

隨着電子支付興起,很多人開始懷疑ATM會不會被淘汰?事實上,據銀通的數據顯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的五年間,ATM的交易量和交易額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每年都有輕微的按年增長。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仍然有不少香港人習慣使用現金。根據政府統計處一九年的數字,香港的人口中,十五至三十四歲的年輕人只佔二成四,他們是使用電子支付最多的一群,而很多年紀較大或基層人士都偏向使用現金。與很多海外地區相比,在香港去ATM提款更為方便和容易,除了因為覆蓋密度高,更因為我們的ATM是二十四小時運作的。去過日本旅遊的朋友都知道,日本銀行的ATM是有指定營業時間的,通常是朝九晚五,在營業時間以外使用便要收手續費。

第二,香港的ATM機服務市民逾四十年,一直安全穩妥,得到香港人普遍信賴。雖然現時電子支付服務百花齊放,但據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一項有關智慧支付的調查,近六成的受訪者都擔心私隱外泄。

第三,很多本地銀行為了節省成本而縮減分行面積或數目,改而建立更多二十四小時的自助理財中心,ATM加入了更多先進和創新的功能,例如強積金、提交信用卡申請和繳費等服務。虛擬銀行的加入,更加增加了ATM的使用需求,可見ATM對銀行和香港市民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為了配合流動科技的發展,本地銀行陸續加強手機銀行服務,銀通去年與十五家會員銀行合作推出使用QR code的跨行無卡提款,為市民帶來更方便和快捷的ATM服務。目前全港共有超過一千七百部ATM提供這項服務,今年將有更多銀行和ATM加入。

在如今的嚴峻疫情底下,無接觸式的交易更受市民歡迎。市民使用跨行無卡提款,可以先在手機預設提款指示,到ATM時只需一個按鈕便可取得現金,比用傳統方式提款更快、更便捷。排隊時間也大大縮短,有助保持社交距離。

電子支付的普及和無現金化發展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同時各國政府也開始考慮如何保障市民使用現金支付及享有使用ATM的權利。銀行業界一向視照顧社會各階層人士的需要為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因此會保證存款人擁有提取現金的渠道。要打破被時代淘汰的命運,ATM的功能必須與時並進,香港的銀行ATM還有很多潛在功能可以發掘,例如更多種類的帳單支付、跨境ATM提款等。市民可以期待未來的ATM將會更智慧和方便。

蔡炳中(銀通行政總裁)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