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直talk】簡單比較疫苗 不實際也不科學

2021-03-07 00:00

期待已久的新冠病毒疫苗科興及復必泰BioNTech 近日陸續抵港,市民已開始分批接種疫苗,頭一批的疫苗接種安排算順利。然而,一些市民對疫苗仍有疑慮,希望了解兩種疫苗該如何選擇;另外,有市民質疑既然科興及復必泰初期來貨不多(少於二百萬劑),而國藥疫苗已在內地(包括澳門)廣泛使用,為何政府不引進國藥呢?筆者並非生物科學家,但從數據分析角度看,政府的決定是可以理解的。

政府專家指出,要直接比較兩種疫苗不切實際,亦不科學化,因為兩者的臨牀測試(即找人去試接種,然後觀察他們的反應),在不同地方、時間、羣組中進行,而且測試所採用的標準也不一樣,科興是採用「世界衞生組織」(WHO)的標準,而復必泰則採用「美國食物及藥品管理局」(FDA)的標準。簡而言之,一般市民只關心接種了疫苗之後是否等於免疫,所以臨牀測試結果對他們來說只是兩極化的答案──接種後有事或無事。然而在現實情況中,除了兩極之外,測試者會有不同反應,而各地醫療專家會因應當地不同的需求作出判斷,決定這些反應是否安全。例如,世衞標準分為十級,由第一級無症狀感染,到第十級因感染死亡,中間夾雜了輕、中、重度感染,而且這些感染度的病徵(例如頭暈、發燒等)各地不同準則,難以與其他疫苗作直接比較。

近期一些網紅充當「專家」,對香港選用的三種疫苗科興、復必泰及還未啟動接種的牛津/阿斯利康進行評論。這些「專家」慣常靠批評政府的方法「博出位」來搶點讚,但他們並不熟悉醫學,所說的都只是順口開河,混淆視聽,對香港疫情控制毫無幫助。本地疫苗專家委員會多次公開重申,疫苗最重要的是安全及保護率達到世衞標準,而科興和復必泰疫苗都能滿足到這些條件,因此適合在香港使用。

另外,要進行可靠的臨牀測試,樣本規模(即參與接種測試的人數)愈多愈好,觀乎最近以色列進行的測試,所牽涉的人數便多達一百二十萬。而且,樣本內需要包括適量的感染者,以測試接種者防禦病毒的能力,即在帶病毒的羣組中,觀察他們有沒有被感染。正因如此,國藥測試反而遇上問題,因為內地已幾近清零,感染的個案非常少,無法製造一個合適的測試環境。因此,香港的專家決定暫不採用國藥疫苗,是有道理的,因為在缺少感染的環境下,不管接種的疫苗是那類,結果也不會產生感染,這樣的話,臨牀測試便形同虛設。

儘管如此,不少要往返內地工作的市民仍然希望打國藥疫苗,並要求政府協助他們自費到深圳接種,過程中不出關,完事後立即回港,而透過這安排,所有持有接種證明的港人便可以踏足內地,不用隔離,方便他們上班和探親。然而,這做法即使實行,只適用於進入內地,他們回港卻不能豁免,因為香港暫時還未承認國藥。單邊通關對香港本土經濟影響頗大,人流「有出無入」絕對不利香港重振經濟。何況內地當局仍認為港人有傳播風險,不會輕易開關。

最後,政府過去推行的抗疫政策,包括保持社交距離、封區檢測、安心出行等措施均是治標而不治本。

香港要有效控制疫情,必須有賴市民充分合作,盡早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因此,政府於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指出,將會撥款八十四億港元,採購二千二百五十萬劑新冠疫苗,目標是在今年內為大部分市民接種;再者,政府也將設立十億港元疫苗保障基金,應付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人士的賠償,希望推動多數市民接種,達到群體免疫的目的。這的確是香港能否打勝疫戰的關鍵,政府和各界都應該盡最大努力齊手推動。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

黃錦輝教授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