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零售銷貨額瀉13.6% 連跌24個月

2021-03-04 00:00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零售市道表現仍然慘淡,今年一月份零售業銷貨額臨時統計數字為三百二十六億元,較去年同期跌一成三點六,跌幅進一步擴大外,是連續二十四個月下跌。統計處自去年一月開始搜集零售業網上銷售數據,經過一年的努力,今次首次公布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今年一月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臨時估計為二十四億元,較去年一月勁升九成二。

本港一月份零售銷貨值的臨時估計為三百二十六億元,比去年同期跌一成三點六,較上期增加三個百分點。以行業計畫酒類飲品及煙草跌幅最多,達七成八,其次為藥物及化妝品,跌四成。至於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和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類別同樣跌超過三成。有別於以往,耐用消費品、汽車及汽車零件、家具及電器,停止過往的跌勢,今年一月各有個位數至雙位數的升幅。

政府發言人表示,在本地第四波疫情下,今年一月零售銷售繼續錄得顯著的按年跌幅。然而,由於今年和去年農曆新年的時間有差異,今年在二月中,去年則在一月底,相信對一月份的數字有影響,並待取得二月份的零售數據後,再將數據合併分析。

展望未來,發言人指鑑於本地疫情繼續帶來威脅及訪港旅遊業維持冰封,零售業的經營環境在短期內仍然困難,又指控制好疫情是至為重要。「如果疫苗接種計畫取得預期效果,應有助奠下穩固基礎,讓零售業恢復以至經濟在今年較後時間有較全面的復甦。」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示,由於去年二、三月受疫情影響,跌幅達四成,基數會較低。她指,若撇除去年數字,與正常年份比較,便利店及電器行業復甦較快,生意持平,而復甦較慢的行業包括百貨、鐘表珠寶、服裝及化妝品等。

政府在預算案中公布將派發五千元電子消費券,她指有一半零售會員認為有助推動生意,其中包括餐飲、超市、便利店及家具行業,但非日常消費用品包括服裝、鐘表珠寶等零售商,就認為電子消費券對生意幫助不大,因消費者着重花費在餐飲及日常用品上。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