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國家開放之路愈走愈寬闊

2021-01-17 00:00

國際風雲變幻莫測,在美國有迹象走向單邊主義的時候,中國卻實行多邊主義,以求進一步開放市場。 事實上,國家在二○二○年最後兩個月,分別完成了兩個相當重要的國際貿易協議的談判工作——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簡稱RCEP)及中歐投資協定。此舉既反映出國家在中美貿易關係中,抓回不少主動權,同時,亦反映出國家走向市場開放之路,已經愈來愈寬闊。

美國特朗普政府任內發動對中國包括經貿和科技層面的脫鈎行動,以圖阻止中國的進一步崛起。但從不同數據顯示得知,美國的意圖似乎未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根據國家在二○二○年年底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貿易順差十一月達到創紀錄的七百五十四點三億美元,出口與二○一九年同期相比意外增長百分之二十一點一。增長最快的是對美國的出口,上漲百分之四十六點一,達到五百一十九點八億美元,也是創紀錄的水平。

同一時間,美國壓制中國的圖謀,使國家領導人明白要進一步開放市場,通過市場的力量,來抗衡和分化美國等國家的壓制,以促進國家的整體發展。

就在二○二○年十一月,中國與日本、紐西蘭、緬甸等十四個國家正式簽署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區域自由貿易協議——RCEP。RCEP包括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的十個國家,以及澳洲、中國、日本、紐西蘭和韓國。協定覆蓋了二十二億人口,比以往任何一個區域自由貿易協定覆蓋的都多。RCEP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共同建立一個現代、全面、高質量,以及互惠共贏的經濟夥伴關係合作框架,以促進區域貿易和投資增長,並為全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經批准生效後,「各成員之間關稅減讓以立即降至零關稅、十年內降至零關稅的承諾為主」。

二○二○年十二月三十日,中歐領導人宣布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至此,經過近七年的談判,歐盟和中國在消除投資壁壘方面取得歷史性進展。協議涵蓋新能源汽車、房地產、製造業、醫療、金融服務和雲端計算服務等領域。

可以預期,中國簽訂的連串國際貿易協議,都有助國家與美國的抗衡中,爭取到部分主動權。事實上,新任美國總統拜登已表明,其上任伊始,主要工作會放在抗疫等國內事務方面,不過,美國壓制中國發展的意圖,已經超越了美國的政黨之爭,成為其國家利益的一部分。美國新任政府肯定仍會借台灣、香港、新疆及西藏議題向中國施壓。

無論如何,國家清楚明白到如何利用外部市場力量,加上內部的措施,以重整及理順國內的經濟環節,包括打破壟斷行業,同時,只有更加開放的市場,才會為國家及人民的帶來更好的發展機遇,為重振中國夢奠下穩步的基礎。

陳仲尼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浙江省同鄉會聯合會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