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而行】擺脫政治正確 尋回文化主體性
2021-01-07 00:00在嚴峻的政治氣候之下,香港的流行文化界別似乎也難以置身事外。有藝人公開與政治人物劃清界線,被視為向政權「表忠」,引來粉絲謾罵;某電視台的選秀節目搞得有聲有色,部分觀眾卻以政治標籤將參賽者的努力一筆抹去;諸位新人在樂壇頒獎禮報捷,百花齊放本來是好事,卻被別有用心的人放大為世代之間的矛盾。凡此種種,在今天的香港已屢見不鮮。
文化藝術本來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語言,若反而造成更大區隔,則更是不幸。又以台灣金馬獎為例,金馬影展本來是華語電影的重要平台,像《大象席地而坐》等作品勇於反映社會事實和人性善惡,開拓兩岸觀眾的視野,對兩岸的文化交流甚有裨益。可惜,自從中國電影從前年起在金馬影展缺席,僅有的交流渠道頓然關上,在政治操作中的輸家既是創作者也是觀眾。香港本來已珍貴脆弱的文化產業,是否還承受得下更多的分隔和鬥爭?
這些現象驅使我們反思,香港文化到底代表着甚麼?它承載着那些意識和特質?引用哲學概念,我們要找出香港文化的主體性(subjectivity)。以上的例子證明,被任何一種政治論述支配,無論是主張抗爭或與中國割裂的,抑或是官方的主旋律,對創作的生態都是危險的。若追塑香港文化的底蘊,便會發現幾種元素,包括嶺南文化、西方文化的精髓以及本土歷史都各有其位置。至於流行文化則有更多的可能性,無論是近年探討港人精神健康的電影、訴說年輕人生活掙扎的流行曲或是勵志青春運動劇都能獲得香港人的共鳴。只用政治的眼光看待這些作品未免捉錯用神,亦流於狹隘。要讓香港文化茁壯成長,川流不息,唯有讓創作人享受一個真正自由、免於四方八面的政治審查的呼吸空間才是正道。
江肇恒
民主思路理事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