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經時事分析】斜槓世代的理財教育

2020-11-16 00:00

根據政府最新的數據,青年失業率進一步攀升,「收入少、儲錢難」成為不少青年的寫照。撇除經濟前景不明朗因素,年輕一代的收入來源和使錢方式,均與上一代大相逕庭,使他們容易陷入「先使未來錢」的處境。近年外國流行專為家長及兒童而設的「零用錢App」,也有國家把理財教育納入常規課程,向孩子灌輸財務概念。這些方向對本地教育界及家長有何啟示?

時代轉變,很多年輕人為享有更大的自主權,投身自由工作者行列,身兼數職,成為「斜槓族」。根據調查機構Statista的統計,在美國從事自由工作者的人數,由一七年的五千七百三十萬,上升至一九年的六千二百二十萬,其中屬於「Z世代」的十八至二十二歲群組中,有五成三打工仔是自由工作者。

當然,不少自由工作者能賺取可觀收入,只是入息不如全職工作般穩定。有本地網紅早年接受訪問時亦承認其工作收入不穩,上載的影片受歡迎、獲廣告商青睞時,每月收入可達十萬元;但有時只有數千元。此外,斜槓族欠缺全職工作的僱員福利和保障,也使他們需更妥善地為未來籌謀。

賺錢方式起變化,「撲水」途徑也有改變。近年不少年輕人選用網上借貸服務,動動指尖便完成簡單的手續和審核程序,取得借款。不過,這種趨勢或使年輕一代更易陷入債務危機。

《彭博》去年訪問一名居於上海的二十三歲年輕人,他表示其餐飲、服飾等開支,均是靠虛擬信用卡服務「花唄」支付,「花唄」的利息每天為百分之零點零五,每年高達百分之十八點二五。由於經常入不敷支,他曾拖欠逾萬元人民幣,及後陷入「以債還債」的處境,最終需要父母協助還債。

與此同時,很多年輕人願意在虛擬世界大灑金錢。例如在線上遊戲世界,虛擬商品是用作交易的無形資產。這些虛擬商品近年相當受歡迎,其中遊戲《要塞英雄》於一八年便售出總值十億美元的虛擬商品。業界估計,全球每年的虛擬商品收益高達一百五十億美元。

虛擬商品大行其道,與業界的營運模式有關。過去十年間,線上遊戲開始由傳統的收費模式,轉為免費模式。在免費模式中,最常見的是免費增值模式(freemium),玩家雖可免費參與,但需要付款才能在遊戲過程中獲取獨有的體驗和道具,或刪減在遊戲中播放的廣告,而這模式不但可為遊戲開發商持續賺取收入,更讓玩家愈來愈重視虛擬商品的存在。

由此可見,生於斜槓世代的年輕人,消費習慣也隨着虛擬商業模式而出現新形態。在新形態下如何作出明智的消費選擇,或需不一樣的知識。

綜合前文,工作模式的轉化、經濟形態多變等因素,令年輕人需掌握的財務知識變得更複雜。問題是,他們是否已具備充足的財務素養﹖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數年前進行調查,邀請四點八萬名十五歲的學生參與國際學生能力評估的財務素養部分,結果發現四分之一學生未能為日常開支作出簡單決定,另僅得十分之一學生對薪俸稅等概念有認識。組織秘書長Angel Gurria認為,社會急速數碼化及科技不斷發展,令年輕一代作出財務決策時遇到更大挑戰,但他們往往欠缺教育、培訓和工具,助其作出決定。

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社會應與年輕人探索切合新時代的財務知識,甚至要「從娃娃抓起」,向孩子傳授基本的理財概念。

近年外國相繼推出多款針對兒童用家的零用錢手機應用程式,簡單而言,家長每月需付費訂閱應用程式內的功能,為孩子的戶口增值、監察孩子的交易紀錄;孩子可選擇儲起金錢,或透過預付卡消費。以瑞典的Gimi為例,家長可在程式內為孩子的儲蓄設定利率,並為其每月的使費分類,藉此培養孩子負責任的消費習慣。

不過,有財務專家認為,數碼理財工具只是輔助,兒童需接受專門的理財教育,方懂得正確使用金錢和上述的應用程式。

讓孩子在課堂上接受理財教育,是值得探討的方向。澳洲證監會過去曾與當地教師組織合作,修訂數學等科目的內容,融入更多金融知識,例如在「數與代數」一節加入「貨幣與金融數學」內容。

然而,本港課堂編排緊逼,若要採用上述方案,在課程編排、教師培訓等方面,相信要作出更完善的規劃。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年輕人需要擁有更豐富的理財知識,應對日常的財務決策。家長除了冀望正規教育與時並進,不妨嘗試裝備自己,與孩子一起增進斜槓世代的理財知識。

(全文見智經研究中心網頁:www.bauhinia.org)

智經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