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经时事分析】斜杠世代的理财教育

2020-11-16 00:00

根据政府最新的数据,青年失业率进一步攀升,「收入少、储钱难」成为不少青年的写照。撇除经济前景不明朗因素,年轻一代的收入来源和使钱方式,均与上一代大相迳庭,使他们容易陷入「先使未来钱」的处境。近年外国流行专为家长及儿童而设的「零用钱App」,也有国家把理财教育纳入常规课程,向孩子灌输财务概念。这些方向对本地教育界及家长有何启示?

时代转变,很多年轻人为享有更大的自主权,投身自由工作者行列,身兼数职,成为「斜杠族」。根据调查机构Statista的统计,在美国从事自由工作者的人数,由一七年的五千七百三十万,上升至一九年的六千二百二十万,其中属于「Z世代」的十八至二十二岁群组中,有五成三打工仔是自由工作者。

当然,不少自由工作者能赚取可观收入,只是入息不如全职工作般稳定。有本地网红早年接受访问时亦承认其工作收入不稳,上载的影片受欢迎、获广告商青睐时,每月收入可达十万元;但有时只有数千元。此外,斜杠族欠缺全职工作的雇员福利和保障,也使他们需更妥善地为未来筹谋。

赚钱方式起变化,「扑水」途径也有改变。近年不少年轻人选用网上借贷服务,动动指尖便完成简单的手续和审核程序,取得借款。不过,这种趋势或使年轻一代更易陷入债务危机。

《彭博》去年访问一名居于上海的二十三岁年轻人,他表示其餐饮、服饰等开支,均是靠虚拟信用卡服务「花呗」支付,「花呗」的利息每天为百分之零点零五,每年高达百分之十八点二五。由于经常入不敷支,他曾拖欠逾万元人民币,及后陷入「以债还债」的处境,最终需要父母协助还债。

与此同时,很多年轻人愿意在虚拟世界大洒金钱。例如在线上游戏世界,虚拟商品是用作交易的无形资产。这些虚拟商品近年相当受欢迎,其中游戏《要塞英雄》于一八年便售出总值十亿美元的虚拟商品。业界估计,全球每年的虚拟商品收益高达一百五十亿美元。

虚拟商品大行其道,与业界的营运模式有关。过去十年间,线上游戏开始由传统的收费模式,转为免费模式。在免费模式中,最常见的是免费增值模式(freemium),玩家虽可免费参与,但需要付款才能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独有的体验和道具,或删减在游戏中播放的广告,而这模式不但可为游戏开发商持续赚取收入,更让玩家愈来愈重视虚拟商品的存在。

由此可见,生于斜杠世代的年轻人,消费习惯也随着虚拟商业模式而出现新形态。在新形态下如何作出明智的消费选择,或需不一样的知识。

综合前文,工作模式的转化、经济形态多变等因素,令年轻人需掌握的财务知识变得更复杂。问题是,他们是否已具备充足的财务素养﹖

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数年前进行调查,邀请四点八万名十五岁的学生参与国际学生能力评估的财务素养部分,结果发现四分之一学生未能为日常开支作出简单决定,另仅得十分之一学生对薪俸税等概念有认识。组织秘书长Angel Gurria认为,社会急速数码化及科技不断发展,令年轻一代作出财务决策时遇到更大挑战,但他们往往欠缺教育、培训和工具,助其作出决定。

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社会应与年轻人探索切合新时代的财务知识,甚至要「从娃娃抓起」,向孩子传授基本的理财概念。

近年外国相继推出多款针对儿童用家的零用钱手机应用程式,简单而言,家长每月需付费订阅应用程式内的功能,为孩子的户口增值、监察孩子的交易纪录;孩子可选择储起金钱,或透过预付卡消费。以瑞典的Gimi为例,家长可在程式内为孩子的储蓄设定利率,并为其每月的使费分类,藉此培养孩子负责任的消费习惯。

不过,有财务专家认为,数码理财工具只是辅助,儿童需接受专门的理财教育,方懂得正确使用金钱和上述的应用程式。

让孩子在课堂上接受理财教育,是值得探讨的方向。澳洲证监会过去曾与当地教师组织合作,修订数学等科目的内容,融入更多金融知识,例如在「数与代数」一节加入「货币与金融数学」内容。

然而,本港课堂编排紧逼,若要采用上述方案,在课程编排、教师培训等方面,相信要作出更完善的规划。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年轻人需要拥有更丰富的理财知识,应对日常的财务决策。家长除了冀望正规教育与时并进,不妨尝试装备自己,与孩子一起增进斜杠世代的理财知识。

(全文见智经研究中心网页:www.bauhinia.org)

智经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