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Snap Shot】海濱是個公眾參與實驗場

2020-10-10 00:00

筆者擔任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兩年多,其間不時親臨不同段落的海濱長廊視察,發現市民各適其適地享用海濱。隨着近年一段段的海濱陸續連接起來,在海濱跑步的人多了,當然也不乏愛好釣魚的常客。從日到夜,不同路段都有不同的活動。個別管理較寬鬆的段落更可見遊人在海濱放狗、孩童踏單車和踩滑板。一到節日,海濱又成為一家大小或良朋好友共度時光的聚腳點。近年,維港海濱更變成市民「打卡」的好地方。

在推動海濱發展的過程當中,筆者有一些新的體會,簡單而言可以用三個「E」來形容,分別是Experiment(創新實驗)、Engagement(公眾參與)和Empowerment (發揮潛能)。

先說Experiment(創新實驗)。我們過去討論海濱發展時,不同持份者都只是對着圖紙討論,可謂名副其實的「紙上談兵」。沒有實質的體驗,大家對海濱的想像各異,不同意見亦往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達致共識。既然維港海濱已逐步釋出發展,我們以「先駁通,後優化」的策略,通過簡單的工程把海濱空間先開放,測試不同的設計和元素,讓市民親臨體驗,而我們更可實地聽取市民的第一身意見,看看那些設施可以保留,那些可以改善,甚或移除市民不喜歡的設施。

西營盤的「捐山窿公園」,正是採用了這個方法。現在的渠筒受歡迎,故此在長遠發展設計上會盡量保留。我們亦會增設跨代共融的遊樂設施、嬉水空間和有蓋的觀景台。另外,在維港引進共融單車徑,亦曾在觀塘海濱做了為期半年的測試,藉以平衡不同的意見,釋除一些現時海濱用家的疑慮。此外,在海旁搭建臨時活動平台、放置不同形式「期間限定」的藝術裝置、設計不一樣的海濱家具等,都是我們近年積極推動的新嘗試。

既然是實驗性質,就不一定每次都成功。倘若有好的成效自然值得欣喜和鼓勵;但如有改進之處,我們也希望大家多包容,提供正面建議,這樣才可激發社會多參與、多嘗試、多創新。

再說Engagement (公眾參與)。公眾參與一直是我們十多年來推動海濱發展的信念。過去多個海濱規劃研究(例如灣仔北至北角、啟德發展區、中環新海濱、尖沙嘴至紅磡,及東廊下的行人板道等)已廣泛應用,未來亦會繼續付諸實行。

最近的「海濱公共傢俬設計比賽」和「維多利亞港字型藝術裝置設計比賽」,我們把公眾參與從討論層面推進至落實層面。將公眾設計的優質互動作品呈現大家眼前,用創意啟發更多創意。(兩項比賽的評審工作經已完成,月內會向公眾公布結果,隨後便會把優勝作品落實。)

最後是Empowerment(發揮潛能)。近期的經驗讓我們發現,海濱發展不是單向的。要活化海濱,不應也不必只由政府負責。社會不同人士其實有很大的專業知識和創意,親身參與海濱建設,創造活潑海濱。近年,我們聯繫了不少本地的文創業者,為維港兩岸舉辦活動或設置藝術裝置。此舉不但提升了海濱的吸引力,更增加了他們對海濱的歸屬感,把海濱推介給家人和朋友。例如有藝術家在參與義務工作時,主動帶弱勢社群到海濱參觀介紹,又或在餘暇時游走海濱,打卡向朋友分享,達到由市民向市民推廣海濱的效果。

我們亦發現,當海濱長廊開通,當海濱暢達度改善,當海濱變得活潑有趣,便會帶來受眾群(Clientele),從而產生機遇,吸引更多人主動投入海濱建設。北角海濱落成後,成為市民的聚腳點。由於海濱人流增加,在北角碼頭停靠,有水上餐廳牌照的海上遊公司,近期便主動把握機遇,推出船上午膳。另外,香港郵政最近亦推出以「維港今昔」為主題的特別郵票,令這「港人之港、活力之港」獲得宣傳的效果。

現時維港兩岸的海濱已貫通了二十三公里。我們的目標,是在二○二八年延長至三十四公里。未來的海濱發展,也可以上述三個「E」作為大方向。

吳永順(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

http://avincentng.blogspot.hk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