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論壇】2020年最大的環境禍害?

2020-09-11 00:00

最近收到一些市民和記者的提問,不約而同都關心因為防疫而製造了大量的口罩、消毒紙巾和外賣垃圾,是否今年對環境造成最大的禍害?大家該怎樣做才可以減少這些對環境的影響?

然而,疫情確實影響每個人的生活和情緒。保障健康和抗疫是需要付出代價,包括環境代價。只要我們緊守「慎用和重用」的原則,盡快回到疫前狀況,這些影響還是要忍痛接受的。可是讓延宕十數年的都市固體廢物徵費終止辯論,然後「石沉大海」,卻不能接受!

今年六月底,立法會終止審議都市固體廢物徵費法案,這八成香港人支持的立法訴求,為何落得如此下場?由二○一二年進行諮詢到二○二○年在立法會終止辯論,死因在哪裏!

首先,法例條文細節不清。對於負責收集和運送垃圾的清潔工人遇上的難題,條文未能釋除前線工作人員誤墮法網的疑慮。再者,政府也沒法令議員信服有足夠的新增執法人員來防止不法之徒胡亂棄置垃圾。

其次,是回收配套不足。這個是一直以來的徵結所在,增加回收渠道能讓市民減少付費,這是市民一直的訴求,環團和政黨也常常提醒,何以到頭來還是未能對症下藥?外圍因素、經濟環境不應是失敗的藉口。回收政策、環保設施應是一直以來的核心工作。放棄孕育本地的循環經濟,把回收工作假手於人,是政府一直以來的盲點,責無旁貸。

最後一個原因有點吊詭,是「被慳錢」的迷思。怎解?一些議員總認為市民不願為都市固體廢物徵費付款,所以總認為此法案是原罪,「就算法例是對的也是錯的」!誠然,都市固體廢物徵費自二○一三年到二○一八年十二月的那次民調為止,支持率都在七至八成左右。十個市民中有兩個說要「慳錢」也是千真萬確的事,但身為一個為香港、為下一代的代議士,還是不應漠視其餘八個市民的訴求,更何況是「願意付出」而非「伸手要糖」的訴求?

今屆政府的任期還剩兩年時間,立法會延任一年,政府應重推法案嗎?智者都說是「雞肋」,況且很多人也說主導權在行政長官的手上。筆者比較樂觀,翻看行政長官當時的競選政綱,她說「在推動源頭減廢及實施都巿固體廢物按量收費的配合下,我會帶領香港達成十年減廢四成的目標 」。在這位凡事皆「迎難而上」的行政長官帶動下,我相信政府能「迎難而上」地推動更多回收政策、實行全港中央收膠、生產者責任計畫及循環經濟,更希望她和團隊能在十月的《施政報告》中回應市民和議員的真確訴求,並重推法案,讓這具民意基礎的法案能盡快通過。

還望「法案」和「疫情」一樣,可以盡快「過」去!

黃子勁(長春社副總監)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