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IT男二度確診全球首例
2020-08-25 00:00
本港早前一名三十三歲從事資訊科技工作的男子,於三月底出現咳嗽及發燒後確診,在四月中康復出院。他在本月初經英國到西班牙旅遊,月中返港再驗出對病毒呈陽性,入住亞博社區治療設施,並在上周五再出院。港大微生物學系團隊日前分析其患者兩次感染的基因排序及血清報告等,證實患者為全球首宗二次感染新型肺炎的個案。
研究報告指出,就患者兩次感染的病毒基因排序所見,並與GISAID(全球基因資料庫)作比較,發現患者第一次感染的樣本與英美三、四月時的病毒株相近,而最新的基因排序則與英國及瑞士七、八月時收集的病毒株相似。研究報告指,兩次感染的病毒樣本,有二十四個不同的核苷酸,並有九種蛋白的氨基酸數量不同,包括ORF8蛋白。
值得留意的是,再感染的病毒株出現D614G及A222V的突變,其中D614G突變亦是本港第三波疫情流行的原因。港大微生物學系臨牀副教授杜啟泓解釋,此兩種突變或會影響患者體內的B細胞及T細胞辨識新冠肺炎,因而令細胞對病毒失去記憶,令患者對變種的病毒失去免疫力。
雖然康復後產生的中和抗體亦可防止患者再度感染,但是次個案患者在再感染首日所抽取的血清樣本發現,對IgG抗體呈陰性反應,反映患者當時已對新冠肺炎失去中和抗體。杜啟泓表示,本港不少其他康復者的中和抗體量均會漸漸下降,其中無病徵或病徵輕微的患者,體內抗體可在康復後三月內消失。至於患者二次感染是因體內抗體消失或是病毒變種,則仍需待研究團隊分析患者T細胞後才可確定。
研究報告表示,患者在再感染後IgG抗體上升、兩次感染相隔時間較長及曾外遊,亦足證明患者屬二次感染。是次個案亦反映,即使患者康復後有免疫力,但免疫力可能只維持一段短時間,復原後四至五個月後亦有可能再受感染,證明群體免疫並不可行,新冠病毒或可能像其他引起普通感冒的人類冠狀病毒一樣,持續在全球人群中存在。
杜啟泓又指,雖然此次個案二次感染後沒有出現病徵,估計是受早前所感染所產生的中和抗體及T細胞記憶所保護,暫仍未有確實證據顯示二次感染會產生免疫反應,難以保證所有患者二次感染後病徵均輕微。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