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論壇】疫情後回復正常 沒有很安全
2020-08-14 00:00新冠病毒全球大爆發已過半年,大家都在問:幾時完?年初有個「樂觀」的分析:天氣熱可以殺死病毒,所以疫情夏天之後就會消退。夏天到了,香港上月還剛迎來生效時間最長的酷熱天氣警告(共二十日,歷時四百六十七小時),今日我們終於知道,天氣熱不是疫情消退的好徵兆,反而像一個預警提醒我們,環境一直都不健康,我們沒有活得很安全。
另一場火在亞馬遜。亞馬遜森林大火在一九年獲廣泛關注,然而毀林速度有增無減。巴西國家太空研究所(INPE)剛發表衞星數據,指亞馬遜森林今年七月的大火數字創新高,錄得六千八百零三宗,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二十八。早年發表的數據顯示,五至六月錄得的大火數字為三千零七十七宗,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十二點五。INPE亦指巴西亞馬遜森林的面積,今年上半年已減少三千零六十九平方公里,是有紀錄以來最差。美國太空總署(NASA)警告,北大西洋海面變暖,會令亞馬遜地區出現更極端乾旱情況,大火將更難受控。不少團體過往一直批評大火毀林非全由自然而來,而是發展經濟等人類行為造成。
兩場大火,對全球生態系統的打擊是災難級的,但對活在疫症陰霾下的我們,有甚麼特別啟示?上月,聯合國環境署(UNEP)及國際畜牧研究所(ILRI)共同發表了一份名為《預防下一次大流行病:人畜共患疾病及如何阻止傳播鏈》的報告,「人畜共患疾病」是指人畜共患病是指脊椎動物與人類之間自然傳播的疾病和感染疾病,包括今日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
報告指「人畜共患疾病」增加,主要有七大因素:人類對動物蛋白需求增加;不可持續的密集式農耕作業;對野生動植物的利用與開發增加;因城市化、土地用途改變、採掘工業加快而過度使用自然資源;旅行及交通需求增加;食物供應鏈的改變;氣候變化。報告重申「健康一體」(One health)的概念,將人類、動物與環境健康整合處理。簡單來講,保護野生動植物及生態環境,與阻止下個全球大爆發的疫症,有着重要關係。
香港呢?深刻的反省及改變,似乎是一些離我們很遠的東西,太多人認為令香港最安全的,是「回復正常」,所以有人今日仍然努力倡議「明日大嶼」,移走天然島,在海洋建個人工島,甚至有人要走到更遠,到大嶼山西南面,屬珠海市的桂山島填海,建屋、建監獄、高球場、建貨櫃碼頭,應有盡有。
每個人都想疫症快點完,但把青山綠水毀掉,繼續高碳、高污染、高消費的生活及發展模式,這些所謂的「正常生活」,正是約束了社會邁向更綠色、更健康、更宜居的目標,我們的未來,將只能繼續受病毒威脅,繼續活在不安之中。
吳希文(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