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緊圍堵網 嚴防第三波

2020-04-06 00:00

香港昨天新增二十八宗新冠肺炎確診,相對而言,算是偏低,而當中五宗本地感染個案大部分都找到源頭,可以阻截傳播,令人稍為舒懷。不過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警告不要過早樂觀,認為隨着內地人由海外回流及逐步復工,疫情有爆發第三波的風險,必須保持高度戒備。疫情未來發展是好是壞,的確詭譎難測,可能因為一次漏網,而於瞬間反彈,所以當前策略應該是將圍堵網收得更緊,除了擴大檢測,還須進一步加強隔離檢疫設施,不讓任何帶病毒者走進社區。

擴大檢測確保無「漏網魚」

近日新增病例未見爆升,除了各項防疫措施起了效果,也與入境人數減少有關。四月頭幾天,由機場入境的市民人數大減,每天都少於一千人,而經港珠澳大橋與深圳灣返港者也愈來愈少。香港目前最大的感染風險來自入境者,隨着返港人潮減退,若同時又能有效截斷本地傳播鏈,疫情便有機會逐步放緩。

不過,未來發展是否如此,仍要看幾個因素:首先,入境者人數雖減,但他們多來自疫區,帶病毒返港的風險仍高,如何防止漏網,是要高度警惕的問題。袁國勇昨天就指出,近日不斷有內地人自歐美疫區返國,或會成為新源頭,例如近日廣東省出現五宗病例,都可能由歐美輸入,加上內地逐漸復工,人員往來增加,香港須慎防由此而引發的疫情第三波。

要阻截病毒由境外傳入,有效方法是所有入境者都要進行檢測,確定其為陰性後,才可留家隔離。目前部分入境者在機場亞博館接受檢測,等候的時間頗長,如果將檢測覆蓋至所有到港人士,就須擴大檢測設施,甚至有過夜設備,同時改善檢測的效率,在更快時間內可做更多次。

加強防止高危者進社區

影響疫情的另一個因素,是政府於上月十九日強制所有入境者坐「疫監」之前,有數萬市民由歐美湧返香港,即使在「封關」後,回港者仍源源不絕,他們當中不少人毋須隔離而可四處活動,可能在社區播毒,或經親友向其他人擴散。針對這種廣泛存在的風險,一方面須繼續以嚴厲措施減少市民社交接觸,並對違規者加強執法,另方面進一步擴大檢測,至包括大部分有疑似病徵的市民,及早發現其是否感染者,然後切斷傳播鏈,對病毒圍而殲之。

現時市民做檢測很不方便,例如家居隔離者的痰液,便要由家人攜往當局指定的地方,頗為麻煩。當局應利用私立醫院及私人醫生診所為市民檢測,令檢測數目可大幅增加。

有效隔離密切接觸者和疑似患者,是圍堵病毒的重要步驟,踏入四月後,有幾個擴建的檢疫中心啟用,單位大量增加,政府應將更多較高危人士由家居隔離轉到這些中心檢疫,避免其感染家人,再傳出社區。

疫情至今雖仍嚴峻,但已有趨緩迹象,成敗關鍵就在於政府和公眾能否合力把圍堵網收緊,並繼續保持作戰狀態抗疫。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