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病呼吸難 患者可運動改善

2019-11-20 00:00

(星島日報報道)今日為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慢阻肺病為一種呼吸道阻塞的疾病,患者氣管會變得狹窄導致呼吸困難,嚴重者可以致命。市民普遍以為性阻肺病患者做運動會有風險,但有醫生澄清病人進行中等程度的運動,有效改善呼吸及訓練肌肉,建議患者可以進行帶氧運動、肌力及阻力訓練及伸展練習。

慢阻肺病屬本港第七大殺手,美國胸肺學院 (港澳分會) 會長李文寶引述醫管局數字稱,二〇一四年本港大約有五萬名慢阻肺病病人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平均每年每名病人到急症室求診三點七次,住院二點一次,平均留院日數達十三點七日,當中有一千六百一十三人死亡。

雖然慢阻肺病的病情不能逆轉,但可以及早控制紓緩病情。李文寶指,除了戒煙及接受藥物治療外,運動也可改善患者健康。他指不少病人誤以為做運動會更氣喘,故日常步行等簡單運動也不願做,結果只會令體適能水平和肌力下降,長遠會增加患上肌肉無力、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等合併症的機會,增加死亡風險。

香港胸肺學會會長林志良補充,病人最初開始運動時出現氣喘屬正常反應,感到氣促時可先休息之後再繼續;若本身有長期氧氣治療,做運動時應繼續使用。

今年八十四歲的李先生,二十多年前確診慢阻肺病,去年因病情嚴重須長期使用手提氧氣機後便停止運動,留院期間見到有病人因肌肉流失而不良於行,而自己的體重亦不斷下降,為免自己情況惡化,今年開始重拾運動習慣。他說,相對於去年入院三次,今年只入院一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