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點評】教局檢討直資規管 須張弛有度
2019-07-30 00:00直資學校近年走向貴族化備受爭議,教育局正就直資學校管治及內部監控、財務管理等方面進行檢討。記得審計署在一〇年批評直資學校行政管治及帳目混亂,全港直資學校幾乎無一幸免,教育局其後落實多項加強管理措施,這些措施落實至今是否應該適度放寬,無疑是今次檢討的重點。
提到當年的加強監控措施,不少加入企業化管理,例如要求學校成立管治小組委員會檢視管理及財務程序,清楚劃分學校儲備,列為營運、學費減免或獎學金、長期服務金、捐獻及建設儲備「五大櫃桶」,同時亦設自評清單,讓學校自我完善校政管理。隨着措施逐一落實,大部分直資學校已完善會計與財務管理的機制,在每年學校發展報告亦羅列儲備情況,雖以整年收入及支出的百分比取代實際數字,但外界更易看到哪些學校「水浸」、哪些「乾塘」,透明度已有提升。
直資學校同時有公帑資助與學費收入,適度規管是需要,比如「五大櫃桶」規定學校不能「左袋補右袋」之餘,不同類別儲備能否用作投資的規範,應該維持嚴格執行。然而直資學校規模差異甚大,既有課程與收費接近國際學校及私立學校水平,亦有學費低廉,甚至幾乎僅靠直資津貼營運的學校,兩者規管能否稍有不同,不致徒添後者的營運成本,聽聞業界早有訴求。
同樣地,直資學校「貴族化」問題多年揮之不去,如何鼓勵直資學校取錄基層學生,讓學校保留相當於學費收入至少一成的獎助學金,能夠用得其所,讓直資學校在促進社會向上流動方面,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無論當局與直資學校均應該更積極,否則「貴族化」憂慮未除,津貼學校申請轉制直資,亦恐面對社會阻力,無助於直資學校的多樣性。直資學校定位與規管確有優化空間,最終如何着墨,值得拭目以待。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