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贈宣傳呆板 新登記人數創新低
2019-04-21 00:00
衞生署○八年十一月創立「中央器官登記名冊」,至今十年,但去年新登記人數創歷來新低,只有約一萬八千多人。統計顯示,○八年十一月至○九年全年,新登記達四萬五千多人;其後六年,每年平均約二萬四千人新登記。到一六年受到二十歲中大學生馬倬朗因患心肌炎緊急求心呼籲刺激,當年新登記人數升至五萬二千多宗高位,但近兩年即使再有不少求器官個案,名冊新登記人數持續滑落,至去年只有一萬八千人,按年跌近五成,是歷年新低。
時任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陳肇始二○一六年曾定下目標,希望名冊登記人數由當時二十萬人,倍增至去年四十萬人;但截至本月十二日,只有三十萬人登記,僅完成一半目標。
登記人數創新低,主要涉及宣傳教育及統籌策略兩大問題。食衞局轄下的器官捐贈推廣委員會非官方成員、兼香港器官移植基金會主席何繼良批評,政府宣傳手法一成不變,「政府有拍推廣片,實在不太吸引。」他指短片呆板沉悶,無法引起市民共鳴。衞生署器官捐贈網站邀請食衞局局長陳肇始、衞生署署長陳漢儀、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藝人張智霖、運動員李慧詩等人,拍攝二十至四十秒呼籲短片,但只是講下口號:「立即上網登記,支持器官捐贈。」
何繼良指,反觀美國及西班牙等宣傳短片,以受贈者動之以情,扣人心弦,能夠打動市民登記捐贈,值得本港參考。另外,本港的宣傳片未必在黃金時間播放,成效亦大打折扣。
他指,登記名冊推出十年,問題是如何打動其餘未登記的大眾。他指,九成登記者的家屬都會尊重逝者意願,捐出器官遺愛人間,捐贈比率遠高於未登記人士,所以簽署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是重要的第一步,登記率直接影響器官捐贈數量。
另一器官捐贈推廣委員、香港移植運動協會主席鄭玉琴指,政府除了宣傳不果,衞生署亦未做好統籌及牽頭角色,多年來未見有大型針對性策略出台。她指,推廣器官捐贈應針對不同年齡層,但政府及民間團體各有各做,或會資源重疊。鄭玉琴建議,政府應設有專門機構統籌器官捐贈工作,善用政府及民間力量,加強教育工作。
十年前獲有心人捐贈肺部組織而重獲新生的吳家明,他指名冊登記率低,反映社會對器官捐贈關注度下降,擔心延長器官輪候時間,加重病患者與家屬負擔及心理壓力,「合適的器官捐贈可能難過中六合彩,但都要持續去做,救得一個得一個。」
食衞局表示,名冊登記人數已逾三十萬人,衞生署和合作夥伴會繼續加強市民對器官捐贈的了解,釋除他們的疑慮和加強死後捐贈的意欲。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