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赠宣传呆板 新登记人数创新低
2019-04-21 00:00
衞生署○八年十一月创立「中央器官登记名册」,至今十年,但去年新登记人数创历来新低,只有约一万八千多人。统计显示,○八年十一月至○九年全年,新登记达四万五千多人;其后六年,每年平均约二万四千人新登记。到一六年受到二十岁中大学生马倬朗因患心肌炎紧急求心呼吁刺激,当年新登记人数升至五万二千多宗高位,但近两年即使再有不少求器官个案,名册新登记人数持续滑落,至去年只有一万八千人,按年跌近五成,是历年新低。
时任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长陈肇始二○一六年曾定下目标,希望名册登记人数由当时二十万人,倍增至去年四十万人;但截至本月十二日,只有三十万人登记,仅完成一半目标。
登记人数创新低,主要涉及宣传教育及统筹策略两大问题。食衞局辖下的器官捐赠推广委员会非官方成员、兼香港器官移植基金会主席何继良批评,政府宣传手法一成不变,「政府有拍推广片,实在不太吸引。」他指短片呆板沉闷,无法引起市民共鸣。衞生署器官捐赠网站邀请食衞局局长陈肇始、衞生署署长陈汉仪、衞生防护中心总监黄加庆、艺人张智霖、运动员李慧诗等人,拍摄二十至四十秒呼吁短片,但只是讲下口号:「立即上网登记,支持器官捐赠。」
何继良指,反观美国及西班牙等宣传短片,以受赠者动之以情,扣人心弦,能够打动市民登记捐赠,值得本港参考。另外,本港的宣传片未必在黄金时间播放,成效亦大打折扣。
他指,登记名册推出十年,问题是如何打动其馀未登记的大众。他指,九成登记者的家属都会尊重逝者意愿,捐出器官遗爱人间,捐赠比率远高于未登记人士,所以签署器官捐赠登记名册是重要的第一步,登记率直接影响器官捐赠数量。
另一器官捐赠推广委员、香港移植运动协会主席郑玉琴指,政府除了宣传不果,衞生署亦未做好统筹及牵头角色,多年来未见有大型针对性策略出台。她指,推广器官捐赠应针对不同年龄层,但政府及民间团体各有各做,或会资源重叠。郑玉琴建议,政府应设有专门机构统筹器官捐赠工作,善用政府及民间力量,加强教育工作。
十年前获有心人捐赠肺部组织而重获新生的吴家明,他指名册登记率低,反映社会对器官捐赠关注度下降,担心延长器官轮候时间,加重病患者与家属负担及心理压力,「合适的器官捐赠可能难过中六合彩,但都要持续去做,救得一个得一个。」
食衞局表示,名册登记人数已逾三十万人,衞生署和合作夥伴会继续加强市民对器官捐赠的了解,释除他们的疑虑和加强死后捐赠的意欲。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