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先行」刺激瀝青需求大增

2019-03-31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最近提出「基建先行」的發展策略,意味在推展各新發展區及填海造地項目時,進一步增建道路「創造容量」。香港建築業物料聯會指出,由於每當興建新道路,需要鋪設過百毫米深的瀝青,新發展區項目將會提升本港對瀝青的需求,料每年生產量需要超過八十萬噸,才足以為本港未來發展「鋪路」。業界又指,隨著本港道路總長增加,加添維修需要,可考慮優化道路保養方式,例如按道路情況每隔三至五年展開較大規模重鋪工程,讓路面保持平坦。

因應政府過去多年陸續建造全長十二公里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及口岸人工島、長約五公里的中環灣仔繞道等公路基建工程,本港的道路網絡更見完整,於○五年至一七年底之間,總長度足足增長百分之七,至二千一百○九公里。隨著未來數年蓮塘/香園圍口岸與相關道路、屯門赤鱲角連接路、啟德發展區及西九文化區等基建工程相繼完成,加上政府早前公布將以「基建先行」的策略推展多項發展項目,如新界東北、元朗南、洪水橋等新發展區,以及龍鼓灘、欣澳及交椅洲人工島等多個填海造地工程,相信會迎來新一波的道路擴充。

「需要道路的地方,就會需要瀝青。」香港建築業物料聯會瀝青物料委員會主席黎嘉慧接受本報訪問時形容,瀝青生產是經濟和地區發展的「寒暑表」,「大家可以想像,新發展區需先有道路,工程才能開始,興建房屋後居民才可以出入新市鎮。」

由於本港四分三的道路由瀝青鋪設,而瀝青在出廠後直至鋪設道路期間,必須維持一定溫度,無法長途運輸,故所有本地使用的瀝青,都要由本地的廠房生產,而本港每年約使用及生產約八十萬噸瀝青,用於鋪設新路及保養維修。黎嘉慧指出,道路保養而使用的瀝青,每次只需刨起最面層的幾十毫米重鋪,僅佔整體需求約兩至三成。但鋪設新的道路,就要使用過百毫米深的瀝青,因此如有一連串大規模發展計畫,便需要大量瀝青「鋪路」,有機會提高對瀝青的需求。

另一方面,道路總長增加後,自然亦需要更頻密的保養;路政署預計下年度的道路維修總面積會有約二千七百萬平方米,按年上升約半成。黎指出,視乎路路使用量及交通狀況,一般的道路每隔三至五年需要重鋪一次;對於保養的方式,她認為有一些可改善的空間,如考慮使用令馬路更耐用、平坦和舒適,以及可以循環再用的物料。她又指,與其「小修小補」,令道路出現不平坦,較理想的方式是大規模起出瀝青,重新鋪設,但她亦理解這做法或有其限制,如封路會造成塞車,可能引起不便。

香港建築業物料聯會行政總裁寗漢崇亦預期,隨著本港道路總長增長,路政署的角色也會愈來愈重,業界會更緊密合作,配合日漸增多的道路維修工程。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