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飲食|香港印記 吃出歷史點滴

2024-09-03 00:00

百年飲食香港印記

這書不是食家手記,也沒有推介,不過,有些關於香港民間飲食的冷知識,以及珠三角的歷史沿流。《花樣年華》劇照
這書不是食家手記,也沒有推介,不過,有些關於香港民間飲食的冷知識,以及珠三角的歷史沿流。《花樣年華》劇照
大牌檔是庶民美食天堂,配搭鑊氣十足的地道菜式,以及濃濃的人情味。 《梅艷芳》劇照
大牌檔是庶民美食天堂,配搭鑊氣十足的地道菜式,以及濃濃的人情味。 《梅艷芳》劇照
每逢過年過節,新界居民都會準備盛大的盆菜宴席,廣宴親朋。
每逢過年過節,新界居民都會準備盛大的盆菜宴席,廣宴親朋。
鹿鳴春主打京菜,亦有川滬蘇杭菜式,片皮鴨算是店內最著名的菜式。
鹿鳴春主打京菜,亦有川滬蘇杭菜式,片皮鴨算是店內最著名的菜式。
上世紀內地難民潮,一下子把外江菜都帶來,其中最聚上海人的地方就是北角。
上世紀內地難民潮,一下子把外江菜都帶來,其中最聚上海人的地方就是北角。
流浮山以出產生蠔著名。
流浮山以出產生蠔著名。
煎釀三寶是庶民美食,圖為書中插畫。
煎釀三寶是庶民美食,圖為書中插畫。
各式餐館及大排檔興起,成就美食天堂。
各式餐館及大排檔興起,成就美食天堂。
西式扒餐成為香港人日常美食,圖為書中插畫。
西式扒餐成為香港人日常美食,圖為書中插畫。
日式鐵板燒甚受港人歡迎。
日式鐵板燒甚受港人歡迎。

民間飲食 反映歷史沿流

作者是中大人類學系教授,透過飲食研究人類與文化,這是一條有趣的路徑,可觀察得到傳統的習俗。這書帶你穿梭時光,回顧香港飲食文化,從中了解社會發展的日常。 

這書不是食家手記,也沒有推介之類,不過,有些關於香港民間飲食的冷知識,以及這個珠三角地區的民族歷史沿流,可不是一般社交平台、短視頻能夠觸及得到。「作者對一系列問題的研究發現,包括戰後移民、農業實踐、文化遺產和保育等,既是對香港飲食文化的回顧,更指出一個全面了解香港社會的路向。」


這本書只是對香港的過去作出了深入的回顧,達到文化層次的探討,不過,看完這書之後,我反而多了不少話題要跟大家作延伸分享,首先,大家都公認香港是美食之都,光輝歲月是上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


本欄寫過多本有關香港歷史的書評,得知百年之前,香港成為對外的貿易港口,內地貨品雲集中上環等待貨船運送東南亞及至澳洲等地,可想而知,商業繁榮令香港人懂得追求美食,貿易老闆到塘西消遣,大家都有花不完的錢,香港的美食帶有「誇富宴」的成分,甚至把魚米之鄉、蠶絲生產地的順德菜改良成特色菜,這是香港非傳統飲食的外一章。


移民南徙 帶來各省美食

 

一場太平洋戰爭改變了香港的飲食文化,作者提到上世紀50年代的內地難民潮,一下子把外江菜都帶來了這片原本以粵菜為主的小漁村,其中最聚上海人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北角。不過,比起上海菜更高級及更有文化的,莫如是金庸帶起的杭州菜,當時是在尖沙咀區,若不是名流及文化界,想必無緣品嘗這種江浙家鄉菜,單是一碗蟹粉撈麵,可不是你有錢便吃得到,如是者,大家可以體會到作者所言「吃甚麼、誰負責烹煮、誰有權先吃」,當中的內涵所指。


    
當然,平民有平民的江浙菜可以享受,都是一脈相承的嘛!作者在第二章《戰後移民飲食的到來》介紹淮揚菜,這是一個把「杭州、寧波、紹興、南京、蘇州、無錫和上海等城市」的菜來一個大混合,到了今天這個菜系當然在香港發光發熱,不過,隨着北上消費成風,淮揚菜這個招牌,再不是幾十年前的底蘊了,你要吃到正宗的、講究的話,可以坐高鐵去到上海、杭州都可以,不用羨誰。當然,平時你在香港上班,那就要有不同的飲食態度。「吃甚麼」?看你生活條件,放工回家都晚上9點,食碗上海麵啦;「誰負責烹煮」?就近商場,還去得邊;「誰有權先吃」?排隊啦,高峰時人人都要解決飽肚問題。


多元口味 吸引各國旅客

香港最好的日子在60年前,我們開始成為國際大都會,最創新、多元化的口味,吸引各國旅遊人士,日本電視台更派攝製隊來拍「滿漢全席」,香港仔的海鮮舫是荷里活電影的打卡點。香港幾時再有一次飲食文化的燦爛時刻?我們正在期待中,香港百年來有高低,但從未失去希望!
文:王文宇 圖:星島圖片庫、新華社、摘自《飲食香港:一位人類學家的日常觀察》


《飲食香港:一位人類學家的日常觀察》

作者:張展鴻
譯者:譚宗穎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售價︰$128

 

延伸閱讀:百年冰室香港情味|飲食文化尋源 平民餐廳大眾價錢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