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浮動要小心!低血壓死亡率高6倍 專家教度血壓6秘訣 防中風心臟病
2024-08-14 00:00
不只高血壓,低血壓及血壓浮動問題也不能忽略。根據香港衞生署人口健康普查,高血壓成年人患者佔成年人口25%。人們聽到患上了高血壓,往往感到很擔心。
全港1/4成人患高血壓 低血壓者死亡率高6倍
香港大學和醫院管理局於5年前一個大型研究發現,社區上患有高血壓的長者,於5年內患上心腦血管疾病機會可近15%,致命率近11%,數字相當驚人。高血壓造成的負面影響固然令人擔憂,但低血壓問題亦不容忽視。根據美國和泰國醫學研究,因為低血壓而往急症室的求診者,致命率為15至20%;若患者曾經患有復發性低血壓,死亡率更高至6倍。
【同場加映】高血壓影響及症狀
血壓浮動問題勿忽視 患心腦血管疾病率高
除了血壓高和血壓低的情況,醫學界近年亦特別關注高血壓患者的浮動血壓。有研究指出,24小時內血壓浮動幅度較大的人士,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會增加18%。目前,醫學界尚未能研究出一個針對血壓浮動的治療指引。
醫院管理局港島西聯網曾於普通科門診部進行了一個血壓浮動的研究,收集覆診的高血壓病人在家居的血壓和門診的血壓數據。他們於兩星期內有以下發現:
- 有112位(佔6%)病人在兩處的收縮血壓相差超過20mmHg或舒張血壓相差10mmHg。
- 其中,58.5%人士於門診量度時血壓較高,在家量度時血壓較高的人士只有41.5%。
- 「多服降血壓藥」的病人比起「少服降血壓藥」的病人多出17%。
不煙不酒患糖尿病20年 長期血壓浮動
筆者在中風科診所會見病人時,時常有病人表示控制血壓十分困難,血壓時常變動。其中一位患者為50多歲的盧女士,她患上短暫腦缺血,突然短暫口齒不清,繼而住院,接受檢查和治療後,情況穩定後出院;出院一星期後覆診,由診所的中風科護士評估和教導管理中風風險。
盧女士本身是一位菜販,沒有吸煙習慣,身形頗為肥胖,患有糖尿病接近20年,並於糖尿專科門診覆診。最近一次覆診,數次量度血壓水平也較高,收縮血壓徘徊於160至170mmHg之間。
不過,她並無感到任何不適症狀,護士詳細檢查後,亦無發現其他可疑徵狀。其後,護士查問她的日常生活習慣、服用藥物和量度血壓的方法,解釋高血壓的風險後,建議她再度求醫。
可是,盧女士表示血壓浮動習以為常,稱夏天血壓更低,拒絕單單為此情況而看醫生。盧女士的情況,屬於血壓浮動中的高血壓(白袍效應),只要她按時覆診跟進,所引發的健康風險很低。
「血壓浮動」問題促使國際和香港醫學界研究,去改善對血壓的診斷和治療。其中,美國和本港均對診斷和量度高血壓的方式,定下更嚴格和清晰的指引。
- 美國心臟協會和預防疾病組織:以家居血壓為實證A級診斷根據,診斷需要多次家居血壓記錄,或以持續24小時方式量度血壓為診斷準則。
- 香港醫學界:有量度和診斷高血壓的方式,詳情可參考英文版的「香港高血壓參考概覽 - 成年高血壓患者在基層醫療的護理」。
量度血壓6大要點
維持良好血壓,正確的診斷十分重要。如果診斷不準確,便有機會導致不同的嚴重併發症,急性情況可引起中風爆血管,慢性情況可致腎衰竭,嚴重更會致命。此外,量血壓的方法必須正確。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被忽略的量度血壓要點:
- 正確地套上血壓計的臂套,不可套在衣服上。
- 按指引端正的坐著,軀幹和四肢不要扭曲或被壓著。
- 每趟量度血壓,至少量度兩次,每次需分隔1至2分鐘,以平均值為記錄。
- 要了解血管循環狀況,心境和身體應保持平和15分鐘或以上,保持正常呼吸。否則,你只是量度腎上腺或交感神經的影響,不少降血壓藥物也是針對這「病理」。
- 要清楚了解身體一日內的血壓如何變化,可於不同時間和活動前後量度血壓,再作比較。你會發現活動和心情如何影響血管循環和血壓, 這或許是正常的回饋反應;醫生會安排持續24小時按時量度血壓,期望達到這個目的。
- 不應只在身體不適時才量度血壓,血壓會因為身體不適而增高或調節。若你以為高血壓引致身體不適,你會錯過了尋找不適的成因,未能對症下藥。
正確量度控制血壓 患心臟病中風率減50%
香港大學和醫院管理局的大型研究發現,除了接受合適治療,高血壓患者亦不能忽略保持健康的日常生活習慣。學習認識血壓,正確量度血壓,培養健康飲食和運動習慣,患心腦血管疾病和死亡機率可降低近50%,患末期腎衰竭風險減少43%。高血壓患者認識血壓的本質和積極態度,是尋求健康的不二法門。
撰文:朱賢文博士 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高級講師 中風科專科護士
延伸閱讀:降血壓最有效飲食法 中風率減40%!吃南瓜番薯也有效
------
相關文章:
1種飲食法降血壓最有效 中風率減40%!吃南瓜番薯也有效 營養師推介每日餐單
比日行1萬步更有效 日本醫生實測1個簡單動作 成功降血壓減10kg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