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常吃1類菜 腹痛確診胃癌3期逝 醫生解構致癌原因 揭風險高2倍

2024-06-06 00:00

女子常吃1類菜 腹痛確診胃癌3期逝 醫生解構致癌原因 揭風險高2倍
女子常吃1類菜 腹痛確診胃癌3期逝 醫生解構致癌原因 揭風險高2倍

吃甚麼容易引發胃癌?有醫生分享病例指,一名80歲女子常吃1類蔬菜,因腹痛求醫確診胃癌3期,最終不治離世。醫生講解原因,並指出這種飲食習慣會令患胃癌風險高達2倍!

經常腹痛體重急降 確診胃癌3期離世

肝膽腸胃科醫生張振榕在節目《醫師好辣》中表示,該女子稱近半年體重減輕6公斤,而且不時感到腹痛,食慾也變差。張醫生指,她求醫時身形很瘦,臉色蒼白,似乎有嚴重貧血問題,於是安排她照胃鏡並進行切片檢查。

經檢查後發現,該女子患上胃癌第3期,臉色蒼白的原因,是腫瘤引發貧血所致。後來,她雖然接受了手術,惟最終不治身亡。醫生表示,她患胃癌的原因與其看似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

吃1類蔬菜引發胃癌 醫生揭風險高2倍

為何飲食清淡仍會患癌?張醫生表示,該女子平日飲食清淡,數十年來都會在初一、十五茹素,但因常吃1類蔬菜導致患胃癌風險大增。

為何飲食清淡仍患胃癌?
為何飲食清淡仍患胃癌?
雖然該女子習慣在初一、十五茹素。
雖然該女子習慣在初一、十五茹素。
但她茹素時往往是吃白粥配醬瓜等醃製蔬菜。
但她茹素時往往是吃白粥配醬瓜等醃製蔬菜。
醬瓜是醃製類的蔬菜,在製作過程中添加了大量鹽份。
醬瓜是醃製類的蔬菜,在製作過程中添加了大量鹽份。
 這些含有高濃度鹽份的醃製蔬菜會傷害胃部。
這些含有高濃度鹽份的醃製蔬菜會傷害胃部。
長期有規律地進食可能會令胃部黏膜被侵蝕,導致胃部的保護能力下降。
長期有規律地進食可能會令胃部黏膜被侵蝕,導致胃部的保護能力下降。
如果這時候進食有致癌風險的食物,就會容易被吸收。
如果這時候進食有致癌風險的食物,就會容易被吸收。
導致患胃癌的風險提高2倍。
導致患胃癌的風險提高2倍。
 除了醃製食物外,加工過的肉類也含有大量鹽分,而且也有高濃度的亞硝酸鹽。
除了醃製食物外,加工過的肉類也含有大量鹽分,而且也有高濃度的亞硝酸鹽。
如果本身胃部帶有幽門螺旋桿菌,進食後患胃癌的風險就會大大提升。
如果本身胃部帶有幽門螺旋桿菌,進食後患胃癌的風險就會大大提升。

 

 

為何會患胃癌?

張醫生解釋,雖然該女子習慣在初一、十五茹素,但她茹素時往往是吃白粥配醬瓜等醃製蔬菜。這些醃製蔬菜含有鹽分高,長期有規律地進食可能會令胃部黏膜被侵蝕,導致胃部的保護能力下降。如果這時候進食有致癌風險的食物,就會容易被吸收,導致患胃癌的風險會提高2倍。

張醫生又提醒,除了醃製食物外,經過加工的肉類也含有大量鹽分,而且也有高濃度的亞硝酸鹽。如果本身胃部帶有幽門螺旋桿菌,進食後患胃癌的風險就會大大提升。

胃癌成因及症狀是甚麼?

胃癌為本港第6大致命癌症,根據醫管局數據,在2021年新增1,306宗確診個案,發病率亦排第6。其中,有6類人患胃癌風險較高,包括長期進食高鹽、醃製和燻製食物的人士。若出現12種徵兆,則很可能是患上胃癌的症狀。

甚麼人容易患胃癌?胃癌有何症狀?⬇⬇⬇

引發胃癌的因素
引發胃癌的因素
有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和EB病毒感染有可能增加患胃癌的機會
有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和EB病毒感染有可能增加患胃癌的機會
 除此之外,以下因素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除此之外,以下因素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性別:男性發生胃癌的機會是女性的兩倍。
性別:男性發生胃癌的機會是女性的兩倍。
年齡:年紀越大,患胃癌的機會越高。50歲以後患胃癌的機會更高。
年齡:年紀越大,患胃癌的機會越高。50歲以後患胃癌的機會更高。
飲食:長期進食高鹽、醃製和燻製食物會增強加患胃癌危險性。
飲食:長期進食高鹽、醃製和燻製食物會增強加患胃癌危險性。
疾病:胃部息肉、進行過胃部切除手術及患有惡性貧血的人士,患上胃癌的機會較高。
疾病:胃部息肉、進行過胃部切除手術及患有惡性貧血的人士,患上胃癌的機會較高。
吸煙:吸煙人士患上胃癌的機會較非吸煙人士高。
吸煙:吸煙人士患上胃癌的機會較非吸煙人士高。
遺傳:家族近親曾患有胃癌的人士,較其它人患上胃癌的機會高2倍以上。
遺傳:家族近親曾患有胃癌的人士,較其它人患上胃癌的機會高2倍以上。
胃癌症狀
胃癌症狀
 若出現以下徵狀,可能是胃癌,或其他更常見的情況,例如胃炎或十二指腸潰瘍:
若出現以下徵狀,可能是胃癌,或其他更常見的情況,例如胃炎或十二指腸潰瘍:
持續消化不良
持續消化不良
持續食慾不振
持續食慾不振
體重急速下降
體重急速下降
小腹腫脹
小腹腫脹
進食後腹脹不適
進食後腹脹不適
嘔吐
嘔吐
吐血
吐血
大便出血
大便出血
大便呈黑色
大便呈黑色
貧血
貧血
疲倦
疲倦
虛弱
虛弱

 

 

胃癌7大風險因素

本港醫管局指出,引發胃癌的因素很多,有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和EB病毒感染有可能增加患胃癌的機會。另外,以下7大因素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1. 性別:男性發生胃癌的機會是女性的兩倍。
  2. 年齡:年紀越大,患胃癌的機會越高。50歲以後患胃癌的機會更高。
  3. 飲食:長期進食高鹽、醃製和燻製食物會增強加患胃癌危險性。
  4. 疾病:胃部息肉、進行過胃部切除手術及患有惡性貧血的人士,患上胃癌的機會較高。
  5. 吸煙:吸煙人士患上胃癌的機會較非吸煙人士高。
  6. 遺傳:家族近親曾患有胃癌的人士,較其它人患上胃癌的機會高2倍以上。

胃癌12大常見症狀

醫管局指出,若出現以下徵狀,可能是胃癌,又或是其他更常見的情況,例如胃炎或十二指腸潰瘍:

  1. 持續消化不良
  2. 持續食慾不振
  3. 體重急速下降
  4. 小腹腫脹
  5. 進食後腹脹不適
  6. 嘔吐
  7. 吐血
  8. 大便出血
  9. 大便呈黑色
  10. 貧血
  11. 疲倦
  12. 虛弱

醫管局指,由於胃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不少患者只當成胃部不適而掉以輕心,因此有過半患者確診並接受治療時,通常已屬中晚期。若有懷疑徵狀,應盡早向家庭醫生求診。

延伸閱讀:預防胃癌要吃甚麼? 推介15種天然養胃食物

養胃食物
養胃食物
菠菜
菠菜
韭菜
韭菜
椰菜花
椰菜花
蘆筍
蘆筍
大豆芽
大豆芽
黑豆
黑豆
鷹嘴豆
鷹嘴豆
紫菜
紫菜
竹笙
竹笙
胚芽米
胚芽米
 蛋
木瓜
木瓜
牛油果
牛油果
香蕉
香蕉
柑橘
柑橘

 

 

延伸閱讀:自測癌症10大先兆 醫生教分辨胃癌/腸癌/乳癌/胰臟癌

癌症10大先兆
癌症10大先兆
摸到身體不明腫塊
摸到身體不明腫塊
硬塊3大特徵
硬塊3大特徵
可能出現的癌症
可能出現的癌症
口腔潰瘍久未癒合
口腔潰瘍久未癒合
久咳超過2星期或聲音沙啞
久咳超過2星期或聲音沙啞
 身體出現異常出血
身體出現異常出血
出血例子
出血例子
排尿或排便習慣改變
排尿或排便習慣改變
 吞嚥困難或消化不良加劇
吞嚥困難或消化不良加劇
痣或疣的顏色、大小、形狀變化
痣或疣的顏色、大小、形狀變化
原因不明的疼痛
原因不明的疼痛
髖關節疼痛確診為乳癌
髖關節疼痛確診為乳癌
腰痛確診為惡性腎臟癌
腰痛確診為惡性腎臟癌
體重不明原因減輕
體重不明原因減輕
可能患上的癌症
可能患上的癌症
 原因不明的發燒
原因不明的發燒

資料來源:醫師好辣癌症網上資源中心香港衞生署

---

相關文章:

96歲婆婆患大腸癌三期30年不復發 專家揭抗癌3大關鍵 附食譜

30歲女多菜少肉生20粒瘜肉 變大腸癌風險可達95% 醫生教5招預防

母女患1種病腸胃有過千粒瘜肉 致癌率達70%!醫生教1招減癌變風險

通便排宿便更防大腸癌!不用吃藥吃通便劑 1種水果比香蕉強

29歲女胃痛以為消化不良 求醫揭患胃癌之王 3習慣很多人中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