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隔夜水會中毒?實測6款樽裝飲品 1飲品細菌激增8000倍

2023-07-20 00:00

飲隔夜水會中毒?實測6款樽裝飲品 1飲品細菌激增8000倍
飲隔夜水會中毒?實測6款樽裝飲品 1飲品細菌激增8000倍

喝隔夜水也會中毒?有日本節目實測6款樽裝飲品擺放一日的含菌量,結果發現近半數飲品擺放一日後細菌數量激增,最高一款更增加8000倍。另有泌尿科醫生警告,有4種飲水方法要避免,否則可致中毒,甚至致命。

飲品細菌|飲隔夜水會中毒? 實測6款樽裝飲品細菌

日本節目《月曜から夜ふかし》曾進行一項模擬飲品細菌含量的實驗,節目組邀請了東京大學農業生命科學研究科的關崎勉教授,解答開啟飲品瓶蓋後引發的健康危機。

點擊圖片看測試過程:

安排工作人員先將每款飲品開啟,喝下一口,然後再讓飲品放置在模擬常溫的環境。圖片來源:節目《月曜から夜ふかし》
安排工作人員先將每款飲品開啟,喝下一口,然後再讓飲品放置在模擬常溫的環境。圖片來源:節目《月曜から夜ふかし》
日本節目實測6款不同的樽裝飲品擺放一天的含菌量。圖片來源:節目《月曜から夜ふかし》
日本節目實測6款不同的樽裝飲品擺放一天的含菌量。圖片來源:節目《月曜から夜ふかし》
日本節目實測6款不同的樽裝飲品擺放一天的含菌量。圖片來源:節目《月曜から夜ふかし》
日本節目實測6款不同的樽裝飲品擺放一天的含菌量。圖片來源:節目《月曜から夜ふかし》
日本節目實測6款不同的樽裝飲品擺放一天的含菌量。圖片來源:節目《月曜から夜ふかし》
日本節目實測6款不同的樽裝飲品擺放一天的含菌量。圖片來源:節目《月曜から夜ふかし》
工作人員實測6款樽裝飲品細菌含量。圖片來源:節目《月曜から夜ふかし》
工作人員實測6款樽裝飲品細菌含量。圖片來源:節目《月曜から夜ふかし》

 

 

關崎勉教授指,未被開啟的樽裝飲品是沒有細菌,細菌只會由被打開的飲品進入樽內。尤其是喝過幾口後,黏附在皮膚(口腔)上的金黃葡萄球菌等細菌,便會進入飲品,導致細菌滋生。他指出,只要樽裝飲品的細菌數量達到每克有10萬個以上,就可能引發食物中毒。

【同場加映】食物中毒症狀

食物中毒常見病徵 (沙門氏菌/金黃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產氣莢膜梭狀芽胞桿菌)
食物中毒常見病徵 (沙門氏菌/金黃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產氣莢膜梭狀芽胞桿菌)
食物中毒常見病徵 嘔吐
食物中毒常見病徵 嘔吐
食物中毒常見病徵 腹瀉
食物中毒常見病徵 腹瀉
食物中毒常見病徵 腹痛
食物中毒常見病徵 腹痛
食物中毒常見病徵 發燒
食物中毒常見病徵 發燒
食物中毒常見病徵
食物中毒常見病徵
食物中毒常見病徵 脫水
食物中毒常見病徵 脫水
食物中毒常見病徵 敗血病
食物中毒常見病徵 敗血病
食物中毒常見病徵
食物中毒常見病徵

 

 

飲品細菌|6款飲品細菌量排名 1款擺過夜激增8000倍!

節目組先準備6種不同的瓶裝飲品,分別為水、綠茶、麥茶、鮮橙汁、咖啡牛奶及可樂,並進行含菌量實驗。安排工作人員先開啟每款飲品,喝一口後再將飲品放置在模擬常溫的環境,即28°C、濕度70%的空間靜置24小時,然後再檢測每款飲品的金黃葡萄球菌含量。

經測試後,節目組根據6款樽裝飲品的細菌量排列名次(由低至高):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綠茶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綠茶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綠茶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綠茶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水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水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水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水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麥茶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麥茶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麥茶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麥茶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可樂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可樂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可樂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可樂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橙汁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橙汁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橙汁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橙汁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咖啡牛奶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咖啡牛奶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咖啡牛奶
飲品細菌|6款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 咖啡牛奶

 

 

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6:綠茶

  • 含菌量變化:每毫升約600個->每毫升約490個
  • 實驗中唯一不升反跌的樽裝飲品,主要因為綠茶含有兒茶素,兒茶素具抗氧化能力,亦可抗菌。

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5:水

  • 含菌量變化:每毫升約600個->每毫升約1100個
  • 放置24小時後增長接近一倍,含菌量達到1100個,但仍屬安全水平。

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4:麥茶

  • 含菌量變化:每毫升約600個->每毫升約3700個
  • 細菌量增5倍至3700個。因為麥茶內含有的糖份與蛋白質是細菌增長的必要條件,這兩種養份愈多,細菌就愈容易滋生。

【同場加映】清水不是最解渴!13款飲品解渴排行榜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13位 咖啡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13位 咖啡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12位 窖藏啤酒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12位 窖藏啤酒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11位 梳打水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11位 梳打水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10位 水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10位 水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9位 運動飲品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9位 運動飲品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8位 茶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8位 茶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7位 凍茶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7位 凍茶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6位 無糖可樂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6位 無糖可樂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5位 可樂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5位 可樂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4位 橙汁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4位 橙汁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3位 全脂牛奶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3位 全脂牛奶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2位 口服補水液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2位 口服補水液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1位 脫脂牛奶
飲品補水效果排名:第1位 脫脂牛奶

 

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3:可樂

  • 含菌量變化:每毫升約600個->每毫升約249萬3800個
  • 高糖份的可樂則狂增至249萬3800個金黃葡萄球菌。因為高糖環境非常適合金黃葡萄球菌滋生,而可樂亦是高糖飲品,每500毫升可樂,糖含量就約有15粒方糖,有利細菌生長。

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2:橙汁

  • 含菌量變化:每毫升約600個->每毫升約250萬3900個
  • 主要因為橙汁含有果糖加劇細菌滋生。令100%純橙汁含菌量由每毫升約600個暴增至250萬3900個。

樽裝飲品細菌量排名1:咖啡牛奶

  • 含菌量變化:每毫升約600個->每毫升約517萬5900個
  • 因為咖啡牛奶含有豐富蛋白質及糖,為細菌提供最好生長的環境,令細菌量從600個突破天際達到517萬5900個,增加8000倍,遠遠超過其他飲品。

【同場加映】吃飯時勿喝水?4大補水時機助通便減肥

最佳補水時機
最佳補水時機
最佳補水時機 早上起床後
最佳補水時機 早上起床後
最佳補水時機 早上起床後
最佳補水時機 早上起床後
最佳補水時機 吃午飯前
最佳補水時機 吃午飯前
最佳補水時機 吃午飯前
最佳補水時機 吃午飯前
最佳補水時機 下午時分
最佳補水時機 下午時分
最佳補水時機 下午時分
最佳補水時機 下午時分
最佳補水時機 晚飯前後
最佳補水時機 晚飯前後
最佳補水時機 晚飯前後
最佳補水時機 晚飯前後
不適宜補水時機 吃飯時喝水
不適宜補水時機 吃飯時喝水
不適宜補水時機 吃飯時喝水
不適宜補水時機 吃飯時喝水

 

飲品細菌|飲品隔夜實際含菌量更驚人?3招避免細菌滋生

關崎勉教授指出,實驗結果顯示,飲品中的糖分和蛋白質是細菌滋生的主要元兇,高糖環境尤其適合金黃葡萄球菌滋生。當喝飲品時,唾液碰到瓶口後,細菌就會開始增長,而接觸瓶口的次數愈多,細菌數量亦可能愈多。

節目亦提醒,一般情況下接觸瓶口的次數應該會比實驗中喝一口更多,因此隔夜飲品的實際含菌量或會比實驗結果更驚人。如果想避免喝到細菌滋生的飲品,減少食物中毒風險,可以採用以下3大方法:

飲品細菌|3招避免細菌滋生
飲品細菌|3招避免細菌滋生
飲品細菌|3招避免細菌滋生 倒在水杯裡再飲用
飲品細菌|3招避免細菌滋生 倒在水杯裡再飲用
飲品細菌|3招避免細菌滋生 倒在水杯裡再飲用
飲品細菌|3招避免細菌滋生 倒在水杯裡再飲用
飲品細菌|3招避免細菌滋生 倒在水杯裡再飲用
飲品細菌|3招避免細菌滋生 倒在水杯裡再飲用
飲品細菌|3招避免細菌滋生 已開封的樽裝飲品應放入雪櫃保存
飲品細菌|3招避免細菌滋生 已開封的樽裝飲品應放入雪櫃保存
飲品細菌|3招避免細菌滋生 已開封的樽裝飲品應放入雪櫃保存
飲品細菌|3招避免細菌滋生 已開封的樽裝飲品應放入雪櫃保存
飲品細菌|3招避免細菌滋生 已開封的樽裝飲品應放入雪櫃保存
飲品細菌|3招避免細菌滋生 已開封的樽裝飲品應放入雪櫃保存
飲品細菌|3招避免細菌滋生 選擇較少份量/ 一次過喝完的飲品
飲品細菌|3招避免細菌滋生 選擇較少份量/ 一次過喝完的飲品
飲品細菌|3招避免細菌滋生 選擇較少份量/ 一次過喝完的飲品
飲品細菌|3招避免細菌滋生 選擇較少份量/ 一次過喝完的飲品

 


避免細菌滋生方法1:倒在水杯裡再飲用

  • 樽裝飲品倒在水杯中飲用,或使用「離口飲」等方法,都可以避免口腔的細菌污染飲品內部。

避免細菌滋生方法2:已開封的樽裝飲品應放入雪櫃保存

  • 實驗證明,已開封樽裝飲品於室溫攝氏28度的環境有利細菌滋生,所以開封後應放入雪櫃保存,低溫環境會減慢細菌繁殖速度,有效抑制細菌增長。

避免細菌滋生方法3:選擇較少份量/ 一次過喝完的飲品

  • 建議盡早飲完已開啟的瓶裝飲品,不要長時間放置,以免細菌滋生。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台灣泌尿科高銘鴻醫生曾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有4種飲水方法可能對健康構成風險,並羅列原因。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飲用山泉水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飲用山泉水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飲用山泉水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飲用山泉水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飲用山泉水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飲用山泉水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經過曝曬的樽裝水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經過曝曬的樽裝水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經過曝曬的樽裝水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經過曝曬的樽裝水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經過曝曬的樽裝水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經過曝曬的樽裝水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水放過夜或多天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水放過夜或多天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水放過夜或多天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水放過夜或多天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水放過夜或多天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水放過夜或多天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水放過夜或多天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水放過夜或多天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水放過夜或多天
飲品細菌|4種高危飲水方法 嚴重可致死 水放過夜或多天

 

 

飲水方法1:飲用山泉水

  • 很難確定山泉水的源頭有否受污染。雖然看起來清甜好喝,但可能含有危害人體的細菌、肉眼看不見的寄生蟲卵或水蛭幼蟲。

飲水方法2:飲用經過曝曬的樽裝水

  • 樽裝水經過長時間高溫曝曬,瓶身可能會溶解出化學物質,應避免飲用。
  • 雖然PET塑膠屬於低毒性容器,但經過長時間高溫照射,仍會釋出有害物質。
  • 若夏天時把樽裝水放在車內,長時間曝曬烘烤,溫度可能飆升逾70°C。

【同場加映】改善口乾5大方法

5招改善口乾舌燥症狀
5招改善口乾舌燥症狀
5招改善口乾舌燥症狀 少喝咖啡或茶
5招改善口乾舌燥症狀 少喝咖啡或茶
5招改善口乾舌燥症狀 少喝咖啡或茶
5招改善口乾舌燥症狀 少喝咖啡或茶
5招改善口乾舌燥症狀 少吸煙/戒煙
5招改善口乾舌燥症狀 少吸煙/戒煙
5招改善口乾舌燥症狀 少吸煙/戒煙
5招改善口乾舌燥症狀 少吸煙/戒煙
5招改善口乾舌燥症狀 補充水分
5招改善口乾舌燥症狀 補充水分
5招改善口乾舌燥症狀 補充水分
5招改善口乾舌燥症狀 補充水分
5招改善口乾舌燥症狀 增加濕度
5招改善口乾舌燥症狀 增加濕度
5招改善口乾舌燥症狀 增加濕度
5招改善口乾舌燥症狀 增加濕度
5招改善口乾舌燥症狀 轉換藥物
5招改善口乾舌燥症狀 轉換藥物
5招改善口乾舌燥症狀 轉換藥物
5招改善口乾舌燥症狀 轉換藥物

 

 

飲水方法3:水放過夜或多天

  • 不論是開封後,直接對嘴飲用的樽裝水,又或是用杯盛載的水,口中的細菌也會在水中快速繁殖,經過一晚之後,數量已經很驚人。
  • 建議早上直接換一杯新的清水。

飲水方法4:長時間運動後突然大量喝水

  • 長時間運動(例如:馬拉松、鐵人三項)後,身體已經流很多汗,出現脫水情況。
  • 若此時立刻大量喝水,而不補充鹽分的話,就會造成體內慢性水中毒,或稱「低血鈉症」,嚴重起來,會突然昏倒,在極端情況下甚至有機會致死。

延伸閱讀:不洗水杯水壺等於飲馬桶水? 專家揭6大恐怖下場

招名威教授表示,有水的地方就會容易滋生細菌。如杯子、水壺常常沒洗,就會容易出現污漬,並且滋生細菌。

 

不洗水杯水壺的影響
不洗水杯水壺的影響
不洗水杯水壺的影響
不洗水杯水壺的影響
不洗水杯水壺的影響 有大腸桿菌、退伍軍人桿菌、金黃葡萄球菌
不洗水杯水壺的影響 有大腸桿菌、退伍軍人桿菌、金黃葡萄球菌
不洗水杯水壺的影響 發燒
不洗水杯水壺的影響 發燒
不洗水杯水壺的影響 腹瀉
不洗水杯水壺的影響 腹瀉
不洗水杯水壺的影響 食物中毒
不洗水杯水壺的影響 食物中毒
不洗水杯水壺的影響 令身體容易過敏
不洗水杯水壺的影響 令身體容易過敏
不洗水杯水壺的影響 氣喘
不洗水杯水壺的影響 氣喘
不洗水杯水壺的影響 慢性發炎
不洗水杯水壺的影響 慢性發炎

 

 

延伸閱讀:7類食物保存不當 1毒素急增恐致肝癌

食物不好好保存易生毒素。家醫科醫生李思賢醫生指,溫暖潮濕的環境適合黃曲霉毒素滋生,這是一種很高毒性的物質,亦是導致肝癌的主因之一。此毒素不是加熱就沒事,其耐熱度可達260至280°C,一般烹飪是很難消除的。

以下7類食物曾被驗出黃曲霉毒,保存時要通風,並要留意保存時間:

7類食物曾被驗出黃曲霉毒素
7類食物曾被驗出黃曲霉毒素
容易受黃曲霉毒素影響的食物 花生
容易受黃曲霉毒素影響的食物 花生
容易受黃曲霉毒素影響的食物 粟米
容易受黃曲霉毒素影響的食物 粟米
容易受黃曲霉毒素影響的食物 大豆
容易受黃曲霉毒素影響的食物 大豆
容易受黃曲霉毒素影響的食物 堅果
容易受黃曲霉毒素影響的食物 堅果
容易受黃曲霉毒素影響的食物 香料
容易受黃曲霉毒素影響的食物 香料
容易受黃曲霉毒素影響的食物 五穀雜糧
容易受黃曲霉毒素影響的食物 五穀雜糧
容易受黃曲霉毒素影響的食物 咖啡豆
容易受黃曲霉毒素影響的食物 咖啡豆

 

延伸閱讀:隔夜菜可放雪櫃多久? 正確保存隔夜食物6大方法

食物在1小時內未吃完,就要放雪櫃?可放雪櫃多少天?營養師張瑄筠在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網頁列出,正確保存隔夜食物的6種方法,避免食物中毒:

6大保存隔夜食物方法
6大保存隔夜食物方法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1:用餐前裝入飯盒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1:用餐前裝入飯盒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1:用餐前裝入飯盒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1:用餐前裝入飯盒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2:1小時內放入雪櫃冷藏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2:1小時內放入雪櫃冷藏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2:1小時內放入雪櫃冷藏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2:1小時內放入雪櫃冷藏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2:1小時內放入雪櫃冷藏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2:1小時內放入雪櫃冷藏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3:保存時間不超過3日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3:保存時間不超過3日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3:保存時間不超過3日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3:保存時間不超過3日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4:用不鏽鋼或玻璃飯盒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4:用不鏽鋼或玻璃飯盒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4:用不鏽鋼或玻璃飯盒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4:用不鏽鋼或玻璃飯盒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5:不應存放海鮮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5:不應存放海鮮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5:不應存放海鮮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5:不應存放海鮮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6:翻熱溫度應高於70℃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6:翻熱溫度應高於70℃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6:翻熱溫度應高於70℃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6:翻熱溫度應高於70℃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6:翻熱溫度應高於70℃
正確保存隔夜菜方法6:翻熱溫度應高於70℃

 

 

延伸閱讀:不同種類食物的保存期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Guy Crosby指出,有些餸菜不足4日就會變壞,有些剩菜則可保存1星期以上。保存期限取決於食物的酸鹼值、水量、保存時間和溫度等條件。

不同種類食物的保存期如下:

食物種類保存期
食物種類保存期
食物種類保存期
食物種類保存期
食物種類保存期 雞
食物種類保存期 雞
食物種類保存期 鴨
食物種類保存期 鴨
食物種類保存期 豬
食物種類保存期 豬
食物種類保存期 湯品/燉煮品
食物種類保存期 湯品/燉煮品
食物種類保存期
食物種類保存期
食物種類保存期 餅乾
食物種類保存期 餅乾
食物種類保存期 鬆餅
食物種類保存期 鬆餅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