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翔 –科幻狂想曲 劇場上探險未來|流水帳

2023-07-20 00:00

黃子翔 –科幻狂想曲 劇場上探險未來|流水帳
黃子翔 –科幻狂想曲 劇場上探險未來|流水帳

在人工智能等科技正以幾何級數速度發展的當下,我們活在一個虛實交集的真實幻境之中,以科幻形式說故事,似乎更能突出某種寫實感。前進進戲劇工作坊「三年共桌」演出計畫《20XX 2XXX XXXX》,由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演的盧宜敬,夥拍贏得香港小劇場獎最佳男主角的陳子豐聯合編導,通過一系列於未來情境可能生成的故事,邀請觀眾一起思考人類的未來可能性——或者,現在可能性?

盧宜敬和陳子豐於今年3月舉行的「種籽Show Room」中,向參加者提問一些跟AI、科技、道德有關的選擇題,甚有意思。是次訪問,也特意問問兩位,如果AI能取代自己某些東西?盧宜敬選了一雙AI手,替他謄抄瑣碎冗長的文字記錄,無痛處理創作前期的研究工夫;陳子豐想要一個AI腦,替他留下所有靈光一閃的念頭與隨想——都是微小但重要、與創作有關的事情。陳子豐不抗拒科技,但也不想對其依賴,「如果因為科技令自己跑得快過保特,我會覺得很不爽。」盧宜敬則相對擁抱科技,ChatGPT甫問世時,他就不斷思考可以怎樣幫助自己的工作以至生活,「如果有天戴上耳機就能跟任何一個外國人無縫交談,有多好呢!」如果未來的醫療科技讓人類不斷續命,甚至得到永生,要不要?「我會問自己,那一刻是否正在排戲、做創作?延長生命到底為了甚麼?」說到底,還是關乎人生的意義。

盧宜敬(左)和陳子豐(右)創作了四個設想未來的科幻單元。
盧宜敬(左)和陳子豐(右)創作了四個設想未來的科幻單元。

 

即將上演的《20XX 2XXX XXXX》,帶來四個設想未來的科幻單元。兩位年輕人談不上很喜歡科幻作品,然而的確有不少心儀電影,摻雜科幻元素,既讓觀眾進入創作人的想像世界,又能觸及一些老生常談的議題,好像《星際啟示錄》、《絕世天劫》講親情,《無痛失戀》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天煞異降》講愛、永恆、生命,還有近年廣受談論的《黑鏡》等等。盧宜敬說:「如果以一些日常生活的片段呈現,平鋪直述,可能變得沉悶沒趣。」科幻只是幌子,更重要是,好好說故事,陳子豐補充:「現實世界有既定限制,科幻作品則展開一個未來、未知世界,誰都不知道會是怎麼樣,於是更能好好發揮想像空間。」

原來他們最初想要改編雷.布萊伯利著名反烏托邦小說《華氏451度》,然而此刻讀來,昔日的科幻鉅著似乎相當現實,距離太近,反而沒了想像空間,「既然原著聚焦的議題,對我們來說已經不再『科幻』,我們不如創作自己的《華氏451度》?」後來盧宜敬向陳子豐推薦哈拉瑞享譽全球的「人類三部曲」——《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讀到作者以科技趨勢作出各種「預言」,好像人類將從「智人」成為「神人」、人類永生、AI取代某些專業等未來設想,叫他們印象深刻,便從中抓住一些素材,伸延創作。

時代發展全速前進,逼使我們重新審視人類的自身定位與價值。
時代發展全速前進,逼使我們重新審視人類的自身定位與價值。
在「種籽Show Room」中,大談人工智能在現實中對人類的影響。
在「種籽Show Room」中,大談人工智能在現實中對人類的影響。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三年共桌」演出計畫《20XX 2XXX XXXX》即將上演。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三年共桌」演出計畫《20XX 2XXX XXXX》即將上演。
《20XX 2XXX XXXX》邀請觀眾一起思考人類的未來可能性。
《20XX 2XXX XXXX》邀請觀眾一起思考人類的未來可能性。
盧宜敬(左)和陳子豐(右)運用最基本的劇場元素,敞開觀眾對未來的想像。
盧宜敬(左)和陳子豐(右)運用最基本的劇場元素,敞開觀眾對未來的想像。
哈拉瑞編寫了享譽全球的「人類三部曲」——《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
哈拉瑞編寫了享譽全球的「人類三部曲」——《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
《人類大歷史》
《人類大歷史》

 

一支電筒太空漫遊

《20XX 2XXX XXXX》四則故事,盧宜敬、陳子豐各寫兩個,寫作過程互有交流。陳子豐寫出了《漂流誌》和《在世界盡頭返轉頭》,《漂流誌》饒富詩意,講述其中一位尋找殖民星球的太空人,意外地提前從冷凍狀態中醒來,背負全體人類生死存亡命運的他,會否忍受得了十年孤寂?「我覺得人類不太懂得面對孤獨,總想找些人、事、物寄托,產生關係,AI以至科技的出現,便是用以減輕人類的孤獨感。」他另一個故事《在世界盡頭返轉頭》,名字玩味,他拋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真的處身一個虛擬世界,應該怎樣活下去?「如果所有東西都是虛擬的,我們生活過的一切痕迹,還有甚麼意義?」

盧宜敬則寫了《鸚鵡》和《導演與AI》。《鸚鵡》關於一個社工跟進一個少年輔導個案時,懷疑沒有根據人工智能指引,導致少年自殺,因而被控專業失德,咨詢法律助理時,引發了一場人工智能指引的正反思辨與價值衝突。在《導演與AI》,盧宜敬和陳子豐雙雙落場「飾演」自己,與人工智能展開心靈對話,探索自己與劇場的關係,還有創作以至人類本身的價值,「自主地給AI指令而生成的『創作』,還算不算創作?抑或這才是未來的創作模式?」

雖是科幻作品,他們藉着劇場的「低科技、高想像」本質,通過台、燈、聲以至空間運用等最基本的劇場元素,敞開觀眾對未來的想像,盧宜敬說:「演員怎樣運用一支電筒,營造一個孤獨空間,在太空漂流十年?他怎樣營造對抗整個人類物種的狀態?」又如《鸚鵡》只是兩個人的對話,一桌兩椅,戴上耳機,就能表達出來,「故事本來就不以高科技去呈現高科技,而是語言、演員的表演力,就能提供未來想像。」劇場的魅力,創作的魅力,AI取代不了。

《20XX 2XXX XXXX》
日期:7月26日至30日/8:00pm
地點: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7號牛棚劇場
購票:art-mate.net/doc/66811
網頁:www.onandon.org.hk

文:黃子翔

部分圖片:前進進戲劇工作坊、黃子翔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