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 – 分離與叛逆 歐洲藝術界不可不提的分離派(Secession)特展|夢遊世界

2023-07-07 00:00

李夢 – 分離與叛逆 歐洲藝術界不可不提的分離派(Secession)特展|夢遊世界
李夢 – 分離與叛逆 歐洲藝術界不可不提的分離派(Secession)特展|夢遊世界

分離派(Secession)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洲藝術世界中不可不提的流派之一。顧名思義,「分離派」藝術家主張拋棄學院派的慣常程式和創作方法,用全新的視覺語言自我表達。正在德國柏林舊國家美術館(Alte Nationalgalerie)舉辦的特展《分離派:克林姆特、史杜克、利伯曼》(《Secessions:Klimt, Stuck, Liebermann》),由這三位分離派代表藝術家的作品出發,延伸至八十位藝術家的兩百多件作品,帶領觀者回溯一百年前歐洲藝壇此起彼伏的創新與迭變。

何謂分離派(Secession)?

何謂分離派 (Secession)?
何謂分離派 (Secession)?
何謂分離派 (Secession)?
何謂分離派 (Secession)?
「分離派」藝術家主張拋棄學院派的慣常程式和創作方法,用全新的視覺語言自我表達。
「分離派」藝術家主張拋棄學院派的慣常程式和創作方法,用全新的視覺語言自我表達。
叛逆,是分離派藝術家的屬性。
叛逆,是分離派藝術家的屬性。
分離派(Secession)沒有統一的指向與風格,而是借由某種態度或理想聚攏在一起。
分離派(Secession)沒有統一的指向與風格,而是借由某種態度或理想聚攏在一起。
分離派(Secession)沒有統一的指向與風格,而是借由某種態度或理想聚攏在一起。
分離派(Secession)沒有統一的指向與風格,而是借由某種態度或理想聚攏在一起。
分離派由維也納興起,延伸至慕尼黑、至柏林
分離派由維也納興起,延伸至慕尼黑、至柏林

分離派(Secession)代表人物

奧地利藝術家克林姆特(1862年至1918年)活躍的年代,絕大多數的維也納藝術家都屬於奧地利藝術家協會,但年輕的克林姆特偏偏不喜歡因循傳統,他從固有和保守中跳脫出來,尋找華麗的、張揚的、極富個性化的表達。今次展出的幾幅人像作品,例如《朱迪斯》和《女神維也納》等都是他的代表作,用色華麗搶眼,構圖另類不拘,特色鮮明,一望即知。克林姆特毫不掩飾對於情感和慾望的描摹,他在表意上的直白和大膽,與彼時內斂謹嚴的繪畫語言,更是大相徑庭。

分離派代表藝術家 克林姆特
分離派代表藝術家 克林姆特
分離派代表藝術家 克林姆特
分離派代表藝術家 克林姆特
分離派代表藝術家 克林姆特
分離派代表藝術家 克林姆特
利伯曼的風景畫寂靜安寧,有卓然獨處的質感。
利伯曼的風景畫寂靜安寧,有卓然獨處的質感。
克林姆特的人像畫作,特色鮮明,一望即知。
克林姆特的人像畫作,特色鮮明,一望即知。

叛逆,是分離派藝術家的屬性。不單克林姆特,來自德國的史杜克和利伯曼,同樣將叛逆奉為圭臬。作為藝術流派,分離派是一個相對鬆散的組織,在創作上並沒有統一的指向與風格,而是借由某種態度或理想聚攏在一起。也因為此,分離派藝術家的創作呈現出多元豐富的樣貌:克林姆特的人像作品,綫條綿延流動;利伯曼的風景畫寂靜安寧,有卓然獨處的質感;而史杜克 描摹室內家庭生活情境,構圖別緻,讓人過目難忘……

分離派由維也納興起,延伸至慕尼黑、至柏林,追尋自由,步履不停,為藝壇寫下亮眼的一筆。


文:李夢

圖:柏林舊國家美術館

延伸閱讀:李夢 – 美國水彩畫 輕與重之間|夢遊世界

與油畫相比,水彩因其創作物料的特性,在觀感上予人更為柔和與澄澈之感。水彩,可畫人物,可畫靜物,更多的是風景。正在美國哈佛藝術博物館(Harvard Art Museums)展出的《進入那光中:美國水彩畫,1880至1990》(《American Watercolors, 1880–1990: Into the Light》),展出近五十位美國藝術家的一百件作品,年份橫跨一百年,從中可見不同年代畫家對於水彩這一創作媒介的運用及創新,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美國社會景況,尤其是鄉間風物的變遷。

約翰馬林的畫作《海景》,偏向抽象寫意。
約翰馬林的畫作《海景》,偏向抽象寫意。
愛德華霍普的水彩風景畫《冷藏庫》,藏著他的鄉愁。
愛德華霍普的水彩風景畫《冷藏庫》,藏著他的鄉愁。
Winslow Homer《Schooner at Sunset》
Winslow Homer《Schooner at Sunset》
John Singer Sargent《Group in the Simplon》
John Singer Sargent《Group in the Simplon》
John Singer Sargent《The Grand Canal, Venice》
John Singer Sargent《The Grand Canal, Venice》
John La Farge《A Bridle Path in Tahiti》
John La Farge《A Bridle Path in Tahiti》
Peter Soriano《Untitled》
Peter Soriano《Untitled》
Richard Foster Yarde《Cunard Street, Interior II》
Richard Foster Yarde《Cunard Street, Interior II》
John Marin《Trinity Church, New York》
John Marin《Trinity Church, New York》
Charles Demuth《Fruit and Daisies》
Charles Demuth《Fruit and Daisies》
Edward Hopper《Schumann House》
Edward Hopper《Schumann House》
Charles E. Burchfield《August Sunlight》
Charles E. Burchfield《August Sunlight》

圖:美國哈佛藝術博物館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