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牽小兒外科半生緣 為小孩健康踏上科研路|養和 — 醫者情‧醫者心

2023-06-25 00:00

新生命的降臨總是為父母帶來喜悅和期盼,但有些初生嬰兒或幼童卻飽受病魔折磨,年紀輕輕便要承受開刀之苦。養和醫院小兒外科專科醫生譚廣亨醫生投身小兒外科半個世紀,他形容自己對小兒外科是「一見鍾情」,在他看來「小孩的笑容是世上最美好的事」。他多年來積極投入科研和教育,推動小兒外科發展,希望幫助更多小朋友戰勝疾病,重拾笑容,開展健康人生。

文:養和醫院小兒外科專科醫生譚廣亨醫生、記者張瑤

 

我一直認為能與小兒外科結緣,是我人生中最好的選擇。回想我在專科實習時初次接觸小兒外科,就對這專科「一見鍾情」,並認定為我的終身事業。

小兒外科涉及的內容跨學科、多元化,十分具挑戰性,看着小生命在我團隊手中拯救過來,這種遠超物質的滿足感令我五十多年來對這個專科的熱情不減,亦驅使我不斷鞭策自己,全心鑽研這專科的知識和技術,精益求精,希望盡我所能為這個專科作出獨特的貢獻。而我有幸在實習後加入由申陶教授開創的香港大學小兒外科團隊,正式踏上小兒外科這條道路。

養和醫院小兒外科專科醫生譚廣亨醫生
養和醫院小兒外科專科醫生譚廣亨醫生

小小身軀承受巨大苦楚

小兒外科其實是外科其中一門分科,專為初生嬰兒至青少年而設,多是處理一些先天及後天疾病,如天生器官缺憾或嚴重的遺傳病。看到小朋友經歷重大難關,小小身軀需要承受巨大苦楚,令人痛心不已,更令我感到肩上責任之重,因為醫治好一位兒童,影響的不僅是小孩的一生,更影響其整個家庭的福祉。

小朋友不是迷你版成人,由初生兒至小朋友,身體結構大有不同,特別是幼童的器官仍在發育中,既微細又脆弱。醫生與醫療團隊不可只集中處理表面問題,需要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在手術室內金晴火眼、巧手匠心為其施刀,手術室外更要深思熟慮,做好手術前後的計畫、配套及準備。以兒童癌症為例,我們會先考慮為病童進行化療、電療,待腫瘤縮細才進行割切手術,務求病童的器官受損程度減至最少,讓他們日後能正常生活,各展所長。

病童康復,自畫一張心意卡餽贈,這份回報大於任何物質的回饋。
病童康復,自畫一張心意卡餽贈,這份回報大於任何物質的回饋。

遇危急病例需警車開路

小兒外科經常遇到危急手術,我亦遇過不少觸目驚心個案,當中不乏千鈞一髮的危急病例,我因而已慣於在任何時間隨時待命。猶記得當年在英國利物浦行醫時,遇到一個先天性橫膈膜疝氣的急症,當時我師傅更請求警車開路,讓我們從速趕回醫院。先天性橫膈膜疝氣嬰兒因天生發育不完全,橫膈膜出現缺口,令腹腔中器官如腸道竄上胸腔,壓逼肺部,令肺部組織及血管無法正常發育。患者出生後不但會呼吸困難,嚴重更會導致肺血管高血壓,甚至死亡。

幾十年前,我們一旦遇到這種個案,便會即時施行手術,搶救病嬰,但我們發現不管如何爭分奪秒仍無法提升此病的存活率。經過反覆研究,發現先用藥物舒緩呼吸困難問題,待情況穩定後再進行手術成效反而更佳,令存活率大大提升。

綜合臨牀經驗與科研實踐

這些臨牀經歷,令我立志走上科研之路,冀結合臨牀經驗與科研實踐,在小兒外科這一領域探究得更加深入,盡力找尋發病機制及原因,並發掘更多嶄新的治療方案,令更多病童受惠。醫生並非一門手藝,而是科學與人文並重的工作,仁術以外更要有仁心,只有懷着工作的熱誠,才有動力不斷吸收新知識,提升專業水平。我經常對學生說,無論任何時候都要持開放態度,不可以因「師傅教落」而故步自封,應深入了解整體病理,發掘問題癥結,不斷探求新的治療方法。

從醫五十年,作為陪伴病童與死神搏鬥的同行者,每每見到他們跨過死亡幽谷,病瘉後重投生活,更能健康長大成人,特別看到他們覆診時分享成長故事,令我深感安慰。每一個康復病童燦爛的笑容,已是我工作上最大回報和推動力,我盼能繼續在醫學上取得更多突破,以更嚴謹、科學、有效的方法治療患者,為病人帶來曙光。

小兒外科是外科其中一門分科,主要以手術方式處理初生嬰兒至青少年的先天及後天疾病,例如先天器官缺憾或嚴重的遺傳病。
小兒外科是外科其中一門分科,主要以手術方式處理初生嬰兒至青少年的先天及後天疾病,例如先天器官缺憾或嚴重的遺傳病。

先天性肛門閉鎖 微創手術減創傷

一些較複雜的小兒先天性發育異常,例如肛門閉鎖,需要以外科手術處理。正常嬰兒的直腸會經盤腔通到會陰,排泄物便可以經肛門排走,但肛門閉鎖患者,因胚胎發育過程產生異常,直腸無法完全與肛門連接,令大便不能正常排出體外,全球每約四千名初生嬰兒就有一位患有此症。

不同程度的肛門閉鎖,處理手法亦有不同,若直腸末端與正常肛門的距離相近,亦即「低位」肛門閉鎖,可以從會陰開一個小傷口,在正常肛門口的位置,把直腸外拉再重建肛門便可;但如果兩者距離遠,即「高位」肛門閉鎖,直腸與尿道或陰道存有異常漏管需要切除紮結,而強行把直腸拉扯接駁,有機會破壞括約肌,引致失禁,嚴重影響患者日後的生活質素,所以需要先在腹部作結腸造口,暫時用作排便,日後再施行複雜而精準的肛腸成形術。

近十多年隨着微創手術日漸成熟,以大傷口進行開放式肛腸成形術這黄金標準,逐漸被微創技術取代,過程中只需要在腹部及盤腔開三個直徑約三至五毫米的小孔,再通過小孔使用腹腔鏡進行手術,創傷比傳統手術少。

肛門閉鎖患者的直腸無法與肛門連接,令大便不能正常排出體外,現時可用微創手術處理,創傷較少。
肛門閉鎖患者的直腸無法與肛門連接,令大便不能正常排出體外,現時可用微創手術處理,創傷較少。

 

 

《星島申訴王》100集誕生之我最喜愛影片票選,由616日至630日,玩遊戲贏取總值超過10萬豐富禮品!

立刻點擊投票👉🏻https://tinyurl.com/38dfzwtv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