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古董名琴的前世今生|圍爐談藝

2023-06-18 00:00

譚紀豪 –古董名琴的前世今生|圍爐談藝
譚紀豪 –古董名琴的前世今生|圍爐談藝

古董名琴有價,動輒幾百萬美元,少數甚至上千萬,其珍貴之處在於失傳的工藝。任憑當代工匠如何仿製,都造不出如此優質琴音。名琴除了音質好,還承載了人的歷史,幾代人的經歷,讓它們成為無價之寶。最近我就遇到兩把有故事的琴,恰巧都是「製琴之神」Antonio Stradivari所造。

小提琴家Joshua Bell上月訪港,除了一場私人音樂會,還出席了紀錄片《Return of the Violin》放映會,片中的琴正是他那把1713年製的「Gibson ex-Huberman」。名琴多數以某代主人命名,Bell的琴有兩個出名舊主,一是英國小提琴家Alfred Gibson,另一位是紀錄片的主角Bronislaw Huberman。Huberman是猶太裔小提琴家,但他的傳奇並不止於演奏。上世紀30年代納粹掌權期間,他寫了一封致德國知識分子的公開信,呼籲他們牢記自身價值觀。他又創立了以猶太人為主的巴勒斯坦交響樂團(即後來享負盛名的以色列愛樂),亦因此拯救了上千猶太人的生命。

14歲時曾用「Gibson」演奏布拉姆斯協奏曲,令在場的作曲家感動落淚。可惜這把琴跟他緣薄,曾兩次被盗,一次在維也納的酒店房失竊,不久被警察找回;另一次在紐約卡奈基音樂廳後台被偷,直至他離世仍下落不明。半世紀後,一個夜店小提琴手臨終時道出真相,陪伴他幾十年的琴正是Huberman的「Gibson」,名琴才因此重見天日。

Huberman與他的「Gibson」。
Huberman與他的「Gibson」。
1713年製的「Gibson ex-Huberman」小提琴。
1713年製的「Gibson ex-Huberman」小提琴。

 

另一把最近在香港出現的名琴,是Stradivari晚年製的大提琴「Feuermann」,目前由名琴藏量甚豐的日本音樂財團擁有,借給Camille Thomas暫用。二百年前,這把琴屬於Auguste Franchomme,它記住了主人和蕭邦的友誼。年輕的蕭邦剛到巴黎,在沙龍裏遇上年齡相若的Franchomme,兩人很快就成為音樂伙伴,並共同譜寫了Grand Duo Concertant,這種合作在蕭邦的創作生涯裏絶無僅有,說明Franchomme是少數能在音樂上與他溝通的人。直至蕭邦39歲病逝,兩人都保持着深厚情誼。「他的所有秘密我都知道。」Franchomme回憶亡友時這麼說。蕭邦身體狀況變差,想為摰友留一首作品,寫下他唯一的大提琴奏鳴曲,並在死前一年與好友一起首演。Franchomme陪他走過人生最後歲月,每次探望都按他囑咐帶着琴,「只有你的琴聲能撫慰我。」蕭邦這樣說。

Thomas在香港音樂會,對觀眾講了兩人的故事,然後用Franchomme的琴,演奏了蕭邦的奏鳴曲。一曲既終,我眼眶都是淚。
文:譚紀豪

圖:作者提供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