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 – 19世紀丹麥畫家 打開從現實抽離的出口|夢遊世界

2023-02-25 00:00

說到19世紀丹麥的畫家,我們應會第一時間想到哈默修伊(Vilhelm Hammershøi,1864年至1916年),他經常創作室內和靜物畫作,以黑白灰為主色調,沉穩、肅穆,充滿靜寂的詩意。哈默修伊之外,19世紀的丹麥湧現出一眾畫家,以其各自風格,記錄在地自然風光與民俗人情,成就丹麥美術的黃金年代,也讓百年後的觀者得以一窺北國風貌。

正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舉辦的《光之外》特展(《Beyond the Light: Identity and Place in Nineteenth-Century Danish Art》),展出約100件博物館收藏的丹麥畫家作品,既有素描,也有水彩和油畫。這些與哈默修伊同時代的畫家,並未將自己描畫的主題和意象局限在室內,而是盡可能地去到戶外,在山川草木之間,記錄美、詩意和浪漫。

展覽展出約百幅19世紀丹麥畫家的畫作,如這幅《A Section of the Via Sacra, Rome》(The Church of Saints Cosmas and Damian)。
展覽展出約百幅19世紀丹麥畫家的畫作,如這幅《A Section of the Via Sacra, Rome》(The Church of Saints Cosmas and Damian)。
展廳中的畫作,幾乎都是靜寂和美的模樣。
展廳中的畫作,幾乎都是靜寂和美的模樣。

 

遍觀展覽作品,寧靜的海面,孤獨的旅人,透過窗戶落在地面的午後陽光,聚在露台上輕聲交談的人們……不張揚,不喧鬧,幾乎全都是寂靜和美的模樣。如今的觀者,幾乎難以想像,這些畫作創作的時候,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曾經歷火災、銀行破產和轟炸等種種災難。在如是動盪的社會環境下,丹麥畫家竟絲毫未在其作品中表現出惶恐不安的情緒,而是反其道行之,在文學、繪畫、建築等領域探尋形而上的意義,給觀者,也給創作者本人打開一個從現實暫時抽離的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展出的畫作不單有描摹丹麥故鄉的作品,更有畫家在意大利等歐洲他國旅行的見聞。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曾說:「旅行催人思索。」對於藝術家來說,在戶外,在路上,也是激發創作靈感的絕佳方式。
文:李夢

圖: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