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創傷|防疫放寬 市民活動量增 物理治療師教防運動創傷  

2022-07-22 00:00

隨着防疫政策放寬,不少市民睽違數月重回球場、健身室等運動場所運動,但身體久未活動後重新進行劇烈運動,有機會加重受傷的風險。以下物理治療師會為大家解釋,運動受傷後如何處理,以及在運動時減少受傷風險需要注意的事項。
治理三部曲

在健身室、球場等運動場所中最常出現的受傷是急性扭傷,物理治療師會為患者先進行應急處理。

仁安醫院物理治療師陳穎儀說:「運動時扭傷的病人會先經歷急性發炎期,受影響位置會紅、腫脹,亦會有疼痛,物理治療可以為處於急性發炎期的病人消炎及止痛。物理治療師會使用冰敷、超聲波及干擾電波電療為病人增加血液循環,減低炎症對相關部位造成的影響。」

「急性發炎期大約維持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後會進入修復期。病人在受傷初期因為有痛症而減少關節活動,關節可能會因而產生黏連,因此在消炎,進入修復期後,物理治療師會為病人進行手法治療,幫助病人重新活動關節,之後會教導病人進行一些運動,讓他們可以在家伸展關節、訓練肌肉,以達致保護關節的效果,減少將來舊患復發的風險。」
不同用具輔助康復

病人受傷後可以使用不同用具,幫助他們維持日常生活。
 陳穎儀說:「因為運動而造成骨折、韌帶斷裂的病人,在康復階段可能無法如常步行,這類病人可以使用助行器輔助步行。對於普通扭傷、傷勢較簡單的病人而言,可以使用單支枴杖,在沒有受傷的一側使用,成為支點,以便輔助步行;如果病人傷勢嚴重,醫生決定要施行手術或者『打石膏』,在康復階段其中一隻腳無法着地,就需要使用一對手肘枴杖,以上肢的力量支撐着步行。此外,還有不同款式的助行器,治療師會根據病人受傷下肢可着力的情況,決定病人在康復階段時,需要使用哪一類助行器輔助步行。」

另一類常見的輔助工具是護托,常見的護膝、護腕都是護托的一種。「護托適合一些韌帶斷裂,扭傷的人使用,有助幫助固定受傷部位,使用護托後肢體會被固定於一個姿勢,病人無法活動到相關受傷部位,病人在康復階段佩戴護托可以讓受傷部位充分休息,減少因活動受傷部位而引發痛症的機會。」陳穎儀稱。病人受傷後佩戴護托的時間因受傷部位而有所不同,手腕、傷勢較輕的話一般佩戴約一至兩個星期,而傷勢較嚴重的,可能需要佩戴約四至六個星期。
建議帶齊應急用品

市民運動時,可選擇帶備不同應急用具,以備不幸受傷時使用。

陳穎儀說:「繃帶是其中一種可以在運動時帶備的用品,受傷後用以包紮及固定受傷部位,在求醫前減少相關部位的活動。用繃帶包紮好受傷部位,一來可避免觸碰到受傷部位而引起痛楚,二來包紮後可以固定受傷部位,避免肢體向其他方向移動,令傷勢惡化。」

「另外本身有舊患的人士,可以在運動時帶備上次受傷曾使用的護托,一旦舊患復發就可即時使用,避免傷勢惡化。本身有舊患的身體部位,運動時較其他部位容易受傷,因此一旦在運動時發現有舊患復發的迹象,可以在運動後立刻佩戴並求醫,以免傷勢惡化。」

有些人在運動時可能會帶備冷凍噴霧,以備受傷時可以立即使用,達致冰敷效果。陳穎儀提醒,如所受的傷好像扭傷等沒有傷口,使用冷凍噴霧的確可達到冰敷效果,但如受傷後有傷口正在流血,使用這類噴霧可能會令傷口受感染,因此使用冷凍噴霧前應小心檢查,以免情況惡化。
充足熱身防創傷

久未運動的人在剛開始恢復運動時應循序漸進,避免一次過進行太長時間運動而受傷。

陳穎儀說:「身體長時間沒有運動,肌肉容易撕裂,因此在剛開始恢復運動時,應該量力而為,循序漸進一步步增加運動的強度與時間,避免一次過做太多運動而受傷,而在進行運動時,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刻停止運動休息,如在休息過後仍未見好轉應盡早求醫以防惡化。」

 運動前進行充足熱身運動可大大減少運動時因肌肉扭傷、關節斷裂等情況。熱身運動一般可以分為拉筋伸展運動及緩步跑等帶氧運動。「拉筋伸展運動的作用,在於令繃緊的關節回復柔軟,柔軟的關節較少機會斷裂。另外,運動前先進行大約十分鐘緩步跑等帶氧運動,可以令血液運行全身,供應足夠血液予身體各個關節,減少關節受傷的機會。」陳穎儀解釋。

陳穎儀提醒,在剛開始恢復運動時,除了注意運動量及在運動前需要有充足熱身外,運動的種類都需要注意,在剛開始運動時盡量不要做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運動種類,應集中進行自己慣做的類型,以免因錯誤進行不熟悉的運動而受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