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方法風險|流行低碳水飲食 戒吃碳水化合物易增患心血管病

2022-06-01 00:00

低碳水化合物或戒碳水化合物飲食減肥法,近年備受追捧,尤其適值夏季,網上即時又湧現大量此類「吸睛」資訊,然而營養師直言,千萬別誤信,以為這是控制體重的正確方法,其實它暗藏營養素不足及失衡所引致的危機,例如可引發心血管疾病。

  
輕則口臭  嚴重可休克

米施洛營養護康中心註冊營養師蔡樂怡說:「健康飲食的比例是碳水化合物應佔總熱量的45%至65%,蛋白質佔15%至25%,脂肪佔20%至35%,因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人體提供能量,維持新陳代謝,所以是絕對不可少的,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會導致血糖低、手軟腳軟。一般的碳水化合物含有豐富水溶性維他命B群如B1、B6 ,能夠協助代謝碳水化合物,將進食的食物轉化為能量,而且維持神經系統正常運作,並提高免疫力。」

至於全麥類碳水化合物如紅米、全麥麵包、全麥麵食、燕麥片,含豐富維他命B群外,亦含有膳食纖維,可以預防便秘,穩定血糖,增加飽肚感。

除了缺乏維他命,身體在長期缺乏澱粉質的情況下,會分解脂肪,產生酮體,酮體過多會引致口臭、頭暈、休克,甚至致命。蔡樂怡強調,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會增加蛋白質及脂肪的攝取量,相對增加了飽和脂肪及膳食膽固醇的攝取量,久而久之有機會令體內的壞膽固醇上升,從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體重反彈機率更高

由於低碳水化合飲食限制了很多食物,起初可能不覺得怎麼樣,但時間久了,身體便會自然渴望攝取其他受限制的食物,當不能控制欲望時,結果會導致攝取過多的熱量,令體重上升,使體重反彈的機會率更高。蔡樂怡說:「碳水化合物能為人體帶來即時的能量,但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限制了這些即時的能量,於是需要由體內分解葡萄糖,如果是從事大活動量的工作,或者是運動員等,就會明顯影響表現。此外,需要嚴謹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的人士(尤其一型糖尿病患者),以及腎病患者、心臟病人及孕婦,更不適宜自行嘗試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四大健怡高纖選擇

蔡樂怡指出,其實只要吃對分量,碳水化合物絕非甚麼可怕的食物。以一般低活動量的女性來說,每餐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分量,大約為三分二至一碗飯或意粉,或三分二個薯仔,或兩條粟米。此外,若選擇較高纖維的碳水化合物, 例如五穀米、全麥麵包,番薯、芋頭、麥皮,也是高纖維而且升糖指數較低的碳水化合物好選擇。以下由營養師建議的四種碳水化合物,是能讓大家安心選吃的佳選。

燕麥:麥皮由燕麥製成,含有豐富碳水化合物,脂肪含量極低,每100克(未經烹調)只有約380卡路里。它亦有大量水溶性纖維,除可增加飽肚感外,更有助帶走體內壞膽固醇。

薯仔:屬根莖類植物,含有豐富碳水化合物,每100克薯仔(約半個拳頭大)約有80卡路里、2.2克纖維。薯仔同時有大量鉀質,可幫助身體排走多餘水分。它也含維他命B6和維他命C,分別可以穩定情緒及增強抵抗力。吃時不妨連皮進食,可增加纖維及其他營養素攝取,但謹記別油炸。

糙米:它是稻收割後只去除外皮的成品,因此糙米仍保留着稻穀的表層和胚芽,相比白米含有更多的維他命B雜。每100克的糙米與白米熱量相若,但它卻有3.2克纖維,較白米的0.7克為高,纖維有助增加飽肚感,促進腸臟蠕動,防止便秘。

粟米:不少人以為粟米是蔬菜的一種,其實粟米亦有豐富碳水化合物。它的纖維含量亦非常高,每100克粟米就有6.4克纖維。另外,粟米中的葉黃素及玉米黃素更可保持視力健康。

想知更多健康資訊 請到WeCare Health專頁瀏覽 按此

https://www.facebook.com/wecarehealthhk

更多新冠疫情資訊,請到以下專頁瀏覽

按此 https://bit.ly/3JqiBzz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