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專欄|當我們談論藍
2022-02-03 00:00藍色,是不少藝術家鍾愛的色彩。荷蘭畫家維梅爾喜歡藍色,為其畫中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配上藍色頭巾;著名立體主義畫家畢加索喜歡藍色,甚至將他在1900至1904年間的創作統稱為「藍色時期」;而加拿大華裔畫家王俊傑(Matthew Wong),同樣對藍色有頗深的眷戀。他的回顧展《藍色風景》(《Blue View》)正在加拿大安大略美術館(Art Gallery of Ontario)舉辦,展出這位氣質憂鬱、極具天賦的藝術家,如何在其畫作中呈現「藍」的不同面向及意味。
猶記得第一次見到王俊傑的作品,是數年前在一家位於中環的畫廊。初見,已被畫中氛圍和色彩吸引,忍不住步入其畫筆描摹的神秘奇異世界中,一探究竟。王俊傑極少畫人像,大部分都是風景作品,且他的抽象風景畫中常常只有天空、湖、海、樹木,一個人都不見。在我們的慣常認知中,藍色象徵憂鬱和傷感,於王俊傑畫中出現的大片大片的藍色,正正予人如是觀感。他畫中的藍,從不是輕盈雀躍的,每每是凝重深沉、黏稠的,無法融化,無從藏匿。
今次在安大略美術館展出的作品中,有一幅名叫《星夜》(《Starry Night》),與梵高那幅人盡皆知的畫作同名,用色亦相似,卻展現出截然不同的觀感。創作《星夜》時,梵高正在法國南部療養,一面接受精神病治療,一面以創作自我紓解。他在《星夜》中描畫的是一幅絢爛、熱烈的景象:螺旋狀的雲,碩大的星,還有彷佛在夜色中搖蕩的村落,明明靜止,卻極富動感。而王俊傑的《星夜》則不同。他的畫中也有星空,也有村落和湖水,卻是全然寂靜無言的,村莊裏不見人影,水面亦無一絲波瀾。同樣的星空,於不同藝術家的畫筆下,時而熱烈,時而孤寂憂傷,其背後原因,是藝術家迥異的人生狀態與觀看世界的方式。
2019年,王俊傑因抑鬱症而棄世,年僅三十五歲。我寧願以為,他只是太嚮往自己作品中描摹的場景,以至於步入那畫中深林,再也不願回頭。這兩年受疫情影響,人們不免焦灼徬徨,這時看看王俊傑畫中的藍,可以讓自己靜下來,再靜下來。
文:李夢 圖:安大略美術館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