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翔流水帳|沉浸式文學劇場 潛行西西內心

2021-12-23 00:00

《西西瑪利亞》的主視覺圖像,由林頴詩插畫,她想像戰火令生靈塗炭,熱帶森林頓變貧瘠草原,夜空星宿成了動物骨頭,修女一人獨往,更添蒼涼孤寂感覺。
《西西瑪利亞》的主視覺圖像,由林頴詩插畫,她想像戰火令生靈塗炭,熱帶森林頓變貧瘠草原,夜空星宿成了動物骨頭,修女一人獨往,更添蒼涼孤寂感覺。

譚孔文以西西作品為靈感,改編創作,樂此不疲,繼《Bear-Men》、《與西西玩遊戲》,即將上演《西西瑪利亞》,把西西第一篇短篇小說《瑪利亞》搬上場,還搞搞新意思,選址深水埗區一所大宅,築起沉浸式舞台,為參加者帶來別樹一幟的沉浸式文學劇場體驗。

到底西西對譚孔文有何魅力,吸引他再接再厲改編創作?這位浪人劇場創辦人及藝術總監,笑了起來,指着一幀西西年輕時拍攝的黑白舊照,相中的她,拿着結他,身後是一幅Bob Dylan的相,好不「文青」,「是她青春少艾的時候!」

然而又有多少人會想到西西這個年輕形象?這還不止,談到西西,許多人大概只會想起她是名著《我城》作者及香港作家等身分,他笑說就是不忿氣,覺得西西有許多面向,值得大家知道、重新認識,「好像她第一篇短篇小說《瑪利亞》,故事背景就不是香港,主人公是一個身在剛果的法國修女,碰巧當地發生政變,故事講述她跟另一位一起被俘虜的年輕僱傭兵的遭遇。」

《與西西玩遊戲》(香港版)。(張志偉攝)
《與西西玩遊戲》(香港版)。(張志偉攝)
《西西瑪利亞》文學劇場工作坊導師劉偉成(右二)分享。
《西西瑪利亞》文學劇場工作坊導師劉偉成(右二)分享。


《瑪利亞》是西西二十多歲時的創作,篇幅很短,後來收錄在《母魚》一書。西西還告訴譚孔文,她除了把《瑪利亞》寫成短篇小說,還撰寫了電影劇本,雖然電影最終沒有面世,但這些軼事,叫他對故事提起更大興趣。不過,當中最吸引他的,是修女,「成為修女須經過特定訓練,我覺得這個設定很有趣,叫我着迷。」

他在創作過程中,還發現了柯德莉.夏萍主演的1959年電影《修女傳》,也有相似設定,戲中修女也去了剛果,卻不是《瑪利亞》描述那個剛果危機的時代背景,「讓我第一次具體見到剛果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他甚至想像,美少女時代的西西,在一家偌大的戲院,看過《修女傳》,後來在世界另一端爆發剛果危機,她便抓住看戲時那種狀態與印象,拼合自己所關心之事,寫成《瑪利亞》,「西西最初成為作家那個氛圍,是獨一無二的。」

他笑言自己的改編「不正路」,是次為劇作導演、文本創作及空間設計,不是要重述甚至直述故事,更摻以沉浸式元素,他比喻為「走進西西腦袋」,不是表演者做了甚麼戲,而是觀者主動參與,潛行西西內心,表演者更像導遊、引領者,「牽引觀者一起做些甚麼,去建立、感受這個世界。」參與者就像偵探或考古學家,尋找綫索,追溯西西創作故事當時,到底處於怎麼樣的環境和狀態,又關心甚麼。也不是一味懷舊,觀者還能藉而扣連當下,「好像講一個遠方的故事,但源頭最終都會指向大家身處的這個地方。」

譚孔文以西西作品為靈感,改編創作,樂此不疲。
譚孔文以西西作品為靈感,改編創作,樂此不疲。

考古然後冥想

繼《與西西玩遊戲》的初探與摸索,《西西瑪利亞》成了浪人劇場首個沉浸式文學劇場,每位參與者都被派予不同「任務」,視乎參與還是觀察,產生不一樣的感受。事實上,香港近年愈來愈多沉浸式劇場,表演、展演場所也愈來愈多,提供更多相關演出的空間和機會,「現在已二十一世紀了,劇場人都想做些突破,香港算是較遲起步。」作為創作者,他稱仍在探索階段,又提到自己於2016年《新視野藝術節》的《環》擔綱意念和製作人,偕​​編劇/導演鍾燕詩,築起一個特定的偵探推理氛圍,參與者猜估誰是兇手之踴躍積極,叫他印象深刻,證明本地觀眾不被動,更想主動參與其中。

「《西西瑪利亞》不是要大家去查案,參與者通過『考古』過程,達到冥想自省效果,尋回內心意象,是很身心靈的。」

 

《西西瑪利亞》

日期:2022年1月5日/8:00pm

 2022年1月6日及7日/5:00pm、8:00pm

 2022年1月8日/12:30pm、4:00pm、7:00pm
地點:深水埗區
網頁:www.facebook.com/TheatreRonin
 

文:黃子翔

圖:浪人劇場

《與西西玩遊戲》(台灣版)。(許鈺盛攝)
《與西西玩遊戲》(台灣版)。(許鈺盛攝)
西西年輕時代照片(黑白圖片;出處:《西西研究資料》第一冊)。
西西年輕時代照片(黑白圖片;出處:《西西研究資料》第一冊)。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