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美術館|百年滄桑 革命志士手澤
2021-11-04 00:00如果形容二十世紀的中國是風起雲湧的時代,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從幾千年的封建帝制走進民國、經歷戰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經濟、社會和政治的變化空前巨大,置身歷史洪流其中一代又一代的革命烈士的事迹,大家是否記得?
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春棠表示:「這次展覽有別於以往以藝術家為主,今次主要是通過九十一件跨越八十七年的展品,展示當時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及個人情操,同時讓觀眾以一新角度去了解當代中國歷史及文化。」所以參觀這個展覽時大家需要放下觀賞藝術品的心情,反而需要耐心一點去細味字裏行間的含義、感受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當時的政治社會環境,特別是信札,可以一窺寫信人的心情,例如其中一件展品是宋慶齡的英文打字信函,在抗戰勝利在望之際寫給朋友,本來用打字機,難以從字迹看到寫信時候的心情,不過她卻以中文親筆添上「勝利紀念!」字樣,激動心情表露無遺,從一細節道出自己,以及整個中華民族的心情。
另一封信件「致張一渠手札」是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寫給朋友催促作品出版稅,當時民生困苦,文人也不例外,陶行知於是劈頭第一句就是「這幾天窮得要命」,希望對方先墊一筆款,因為「許多人等着吃飯,一舉手之勞,勝造十級浮屠」!直截了當,讓人同情他的處境之餘又有點忍俊不禁。
除了信件,展品還包括抗戰時期流轉下來的戰地壁報「大家看報」,是國民革命軍第八集團軍三位隊員編製,文宣鼓勵軍民合作之餘,也規勸婦女放小腳,從中可探知戰時軍民生活點滴,也可見「文宣」在不同年代同樣背負重要的任務。展覽上比較為藝術愛好者熟悉的,應該是近現代畫壇大師傅抱石,展品包括1950年的作品《毛澤東〈六盤山〉詩意畫》、1964年的《井岡山》等,比較罕見的是他的書法,展品《紅色接班人》是呼應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時代環境之作。
楊總監表示:「二十世紀的中國知識分子,他們在學界、文化界、政界等領域發熱發光,為國抗敵、為民解困,盡顯不屈不撓的精神。今年正值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我們期望參觀者可從展覽中一窺這些學人志士的事迹,藉此加強對當代中國歷史的認識,並提高大家的愛國精神。」展品由「亢慕軒」借出,正如亢慕軒主人所言,過去一百年政治社會動盪,能留下的翰墨風華有限,看展品大小、形式、年代、出處都不同,可以想像主人多年費盡心思。
家裏不少長輩都經過抗戰、內戰、文革等艱苦歲月,我們這一代是幸運的,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火洗禮,在香港及內地經濟騰飛的環境下長大,生活雖然不無挑戰,但相比長輩的經歷,簡直不足為道,而且我們擁有的,都是無數前人奮鬥的結果,正是一仗功成。撫今追昔,我們更加要感恩和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
《共載風華:二十世紀革命志士手澤》
日期:即日(11月4日)至2022年1月15日(六)
地點:一新美術館
網頁:www.sunmuseum.org.hk
文:蘇媛圖:一新美術館
蘇媛,一位業餘藝術愛好者,早年留學英國倫敦,學習東方文化和中國藝術,曾參與藝術拍賣、展覽和出版等工作,研究範圍以玉器和近現代中國書畫為主,經常出沒香港和內地的拍賣會與畫廊,遊走於藝術和商業之間。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