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藝工匠|作者Rain Haze繪撰香港傳統工藝

2021-09-28 00:00

《守藝工匠II──香港手藝匠人精神》作者專職插畫與平面設計,擅長插圖、版畫及絲印製作,喜歡通過電繪創作具手繪質感的作品。之前我在這裏寫過她的香港傳統工藝,今次內容同樣精采。

手藝匠人為何會繼續堅持下去?這是一個文化人渴望了解的深層次現象。關於日本、德國的匠人精神大家聽得多了,你可了解我們香港本土的嗎?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是為日本匠人的寫照,至於德國也有所謂「隱形冠軍」的行業,他們都是世代經營着一個專門項目,經驗結晶成為不可取代的產品,結果全球市場都需要它供應。

作者用插畫和小品文章,敘述工匠們如何傾注自己的一生,專注於製作工藝;以背後的不同故事,訴說他們怎樣堅持直到最後一刻。這是香港文化的大題目,不要因為當你目睹「整街的手工藝店鋪靜悄悄消失,你才發現它們曾經存在。」作者採訪香港的六項工藝老師傅,將無可避免的消逝記錄下來,以下題目都是別樹一格的︰《以柔制鐵——手造白鐵》、《百花齊放——花牌紮作》、《栩栩如生——紙紮藝術》、《慢工細作——麻雀雕刻》、《異彩光芒——霓虹燈牌》、《一針一線——繡花鞋履》。

打鐵是一門大家可能忽略的街坊手工藝,作者訪問深水埗舊樓之間一條小巷的何植強師傅,他二十歲跟爸爸學打鐵,後來接手店鋪,至今已逾六十年。打鐵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生意很旺盛,事關這是香港制水年代,四天供水四小時,家家戶戶最需要的是儲水器,當年何師傅全力生產不生鏽的輕便白鐵水桶,不過,由於是全人手打造,一天也不過做出幾個白鐵水桶,後來市面推出了流水生產的塑膠製水桶,手工藝不重要,最緊要馬上滿足全港需要。上世紀七十年代,何師傅轉型做風喉,這是香港建築起樓的黃金時代,冷氣風喉需求甚殷。

本書對打鐵製作工藝有詳細的圖文介紹,此處不贅。我想趁機會分享兒時回憶,也是與打鐵有關,但不是白鐵工藝,而是當年在我家居前面一條巷,有鑄鐵的工場,經常聽到叮叮咚咚的打鐵聲,製造的是用於工程的鐵器,詳細工序我不知也不懂,最深印象是那幾位打鐵師傅。

我小時候他們全都是二十來歲的大哥哥,其中一位叫「黑仔」,他跟街坊小朋友很友善,當他坐在街口士多休息,正好是放學時間,我們興高采烈的買汽水和零食,黑仔哥哥和我們分享連環圖,他隨手都帶着最新的一本,這是他生活最大的娛樂。

黑仔哥哥說打鐵好辛苦,羨慕我們可以上學,所以不時提醒大家要勤力讀書。日子過得很快,當我們都升上中學,成長為青少年時,那個鑄鐵工場的師傅都不是之前的人。我出來社會工作,搬出這區多年,再次回到舊時地,工場已經關閉了,打聽一下舊街坊關於黑仔哥哥的下落,原來很早因為生病而離開了。

我記得黑仔哥哥是從新界很遠很遠的地方來到市區學一門手藝,打工養活自己,他一生最大願望是學開車,最好是轉行當司機,每天在路面奔馳,比天天站着打鐵自由得多。當年,香港是一個簡單而有人情味的社會,回想起來,恍如隔世。後巷不久也沒有了,這一帶起了新的住宅大廈,如果你不是舊街坊,怎可能想像之前是鑄鐵工場?

作者介紹不同手工藝行業,都觸動我的本土情懷,年輕人可能不知道,士多除了賣汽水,也賣玩具,至於文具鋪,泰半都同時經營紙紮手藝品,即是用來拜神的東西。

中秋節的文具鋪最熱鬧,紙紮師傅推出全手藝的中秋燈籠,有白色的兔子燈籠,有四個轆可以拖行的,男孩子最愛的是戰鬥機、坦克車那種款式,我曾經擁有的是坦克車燈籠,威水呀,中秋前後與家人一起到附近的公園仔玩,惹來小朋友的羨慕眼光。不經不覺,所有兒時情景成為回憶,想起文具店,我光顧最多是學寫英文字的Copybook,還有練習毛筆字的九宮格紙。我也買過不知幾多瓶的漿糊,用來上勞作堂,但是我的天分很差,沒有學得成一門手工藝,拿到七十分的作品很少,這算是兒時的一點遺憾吧。

你的手工藝又如何?都不重要了,有過回憶就是人生。

《守藝工匠II──香港手藝匠人精神》

作者:Rain Haze

出版:非凡出版

售價:$168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