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女性高風險及病因眾多 間質性膀胱炎較難確診

2021-09-21 00:00

秋老虎天氣酷熱,喝水量自然增多,但如果發現喝水量在未有特別增加情況下,出現尿頻兼每次尿量少,甚或小便時有刺痛等問題,有可能是患上膀胱炎。而部分膀胱炎問題則有機會源於其他治療的副作用,或是較難即時確診、成因不明的間質性膀胱炎,因此應及早求醫,找出問題源頭。今期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拆解膀胱炎的病徵、各種膀胱炎成因,以及治療、預防方法。

膀胱是泌尿系統的一部分,位於下腹盤腔位置,其主要作用是儲存尿液,當容量達到臨界點,便會經由尿道排出體外。

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王澤塘說:「膀胱是一個由肌肉組成的中空器官,尿液會從膀胱出口經尿道排出體外。健康的膀胱能儲存約四百至五百毫升的尿液,當其容量達到臨界點,人體便會有尿意,提醒需要小便。然而,患上膀胱炎的病人,其膀胱會變得敏感,即使是少量尿液已刺激到膀胱壁,令病人經常有尿意,因而會造成尿頻情況,惟病人每次小便時,尿量都會很少。」

除了尿頻之外,膀胱炎亦有可能導致小便時有痛楚,嚴重更可能會出現血尿情況,如有上述病徵應盡早求醫。

膀胱炎的成因眾多,王醫生解釋:「最常見是感染性的膀胱炎,當中以細菌引起的感染最多。此外,如果膀胱組織受到物理或化學傷害,亦有機會造成膀胱炎,情況多在癌症治療出現,例如一些位於下半身的癌症,如直腸癌、子宮頸癌等患者,在放射治療過程中被放射物質傷害到膀胱組織,或是化療藥物通過腎臟,經膀胱排出體外時,亦有機會令膀胱發炎。」

一般而言,當病人出現膀胱炎,會通過臨牀問診,了解是否有接受放射或化學治療的記錄,以及進行尿液的細菌培殖來推斷病人的膀胱炎成因,但另有相對棘手、成因不明的間質性膀胱炎,較難通過上述方法立即發現問題源頭。

當病人的膀胱炎病徵已出現一段長時間,即使接受抗生素等治療仍無改善,這較難判斷病人所患的膀胱炎是屬於哪一種,此時醫生有機會安排病人接受膀胱鏡檢查。病人會先全身麻醉,醫生會將生理鹽水注入病人膀胱內,令膀胱膨脹後再進行檢查,如果發現有潰瘍或出血,兼且排除腫瘤的可能性,便可以判定為「間質性膀胱炎」。

膀胱炎患者以女性比男性為多,這是因為男女的生理結構不同,令女性患上膀胱炎的風險較高。

王醫生說:「第一個原因是引致膀胱炎的細菌,大部分來自糞便中的大腸桿菌,而女性的尿道口與肛門的位置相當接近,尿道的長度相比男性較短,因此在清潔衞生上若稍有不慎,細菌較容易經由尿道感染膀胱,令膀胱發炎。另外,女士在懷孕期間、更年期時,因荷爾蒙改變會令女性尿道的黏膜變薄,減弱尿道的抗菌能力,因此女性患上膀胱炎的風險一般較男性為高。」

他又提醒,男性並非沒有患膀胱炎風險,如有腎結石、多囊性腎病、前列腺肥大等問題,患膀胱炎的風險亦會提高。

應對不同種類的膀胱炎,醫生會有不同的方法為病人舒緩病情,例如會處方抗生素,治療因細菌引致的感染性膀胱炎。

王醫生說:「當未確認病人感染的細菌種類前,醫生一般會先處方最常見而有效的抗生素,待得出『種菌』的結果後,再決定是否需要轉換另一種更合適的抗生素。對於因放射或化學治療而衍生的膀胱炎,醫生會考慮將抗氧化、抗纖維化的藥物通過導管注入膀胱,從而舒緩病情。處理間質性膀胱炎,則可以利用三環類抗抑鬱藥物、抗組織胺藥物舒緩病情,病情嚴重時可考慮進行手術擴張膀胱,增加膀胱的容量。」

膀胱炎較難自然痊瘉,因此如出現相關病徵,病人應盡快求醫,一旦延誤治療,有機會經輸尿管感染腎臟,演變成「腎盂發炎」,情況嚴重有機會導致細菌入血,演變成敗血病等可致命的疾病。

要預防患上膀胱炎,可以從生活習慣着手。王醫生說:「最重要是多飲水增加排尿量,尿液可將膀胱內的細菌沖出體外,有清潔膀胱之效,日常減少茶或咖啡的飲用量,以免因為咖啡因過度刺激膀胱,加劇尿頻。此外,洗澡時應多使用花灑,避免浸浴,以防細菌經浸浴的水通過尿道進入體內,感染膀胱。女性如廁後,清潔時應由前向後擦拭,避免細菌由肛門帶進尿道。」

為了減少因放射治療而令癌症病人出現膀胱炎的機會,醫生會在進行治療前精準規劃放射劑量,以及在治療期間盡量將放射物質集中在腫瘤位置,減低對膀胱的影響。他補充,如病人的膀胱炎有復發問題,例如每半年出現兩次或一年三次,醫生會考慮處方低劑量抗生素,一般要連續服食三個月至半年,以減低反覆患上膀胱炎風險。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