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士人在紐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群展 百多件書畫瓷器等中國藝術品 回溯學者士人山林中細味孤單清涼

2021-08-19 00:00

中國很多的讀書人,從古到今,一直徘徊在「出世」與「入世」之間。不論身居廟堂,抑或退隱山林,各有煩憂,也各有妙趣。至於出世和入世,究竟孰難孰易、孰苦孰樂,則是因時因地、見仁見智的事情了。

正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Met Museum)舉辦的群展《孤寂裏的陪伴:中國藝術的隱逸與交融》(《Companions in Solitude: Reclusion and Communion in Chinese Art》),展出一百多件書畫和瓷器等中國藝術品,由明清至近代,回溯數百年間中國的學者與士人如何於遙遠山林中細味孤單與清涼,又如何在看似孤獨僻遠的情境中,於同道友好及周遭自然山水裏,找尋慰藉和陪伴。

雖說展覽名字裏有「孤獨」這個詞,但遍觀作品後,卻並不覺得孤單,反而有「自得其樂」之意。像是今次展出的明代畫家文徵明畫作《東林避暑圖》,草木山石,有水有橋,岸上有亭,雖不見人,卻覺生機,彷彿可見數位知己好友在亭下閒坐雅敘,不知今夕何夕。

再說「清初四僧」之一、畫家石濤的風景冊頁,今次亦有展出。畫中山水原本安寧無憂,畫家出其不意在岸邊泊兩隻小舟,靜中見動,實在可愛。這岸邊一角,宛若溢出尋常時空外的「異托邦」,讓我想起小時候每每考試失利或是長大後經歷戀愛折磨的時候,也愛去屋企附近的小山上或是城河邊坐一陣,哪怕只是聽着風聲鳥鳴,看着日落月升,再回去柴米油鹽的尋常日子裏,煩躁鬱悶也便減了大半。

看這些展品,再想及自己的經歷,我發覺:人常常是喜歡孤寂,甚至有意去尋找孤寂的。孤寂,並非孤單,並非孑然一身無人無物相伴,而是獨與天地往來的愜意。展覽中格外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清代畫家胡錫珪的一系列仕女圖。與那些深居閨閣、相夫教子的古代女子不同,畫中女性的日常生活別具趣味:賞花、納涼、撫琴、行舟,士子學人能做的,女子一樣可以。我尤其喜歡畫中常常打開的那扇窗,將閨閣之中與戶外自然聯繫起來,通向的又何止明媚風景,更是內心的灑脫與自在。

文:李夢

圖: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李夢,女,雙子座,神經大條,不可救藥的美食與古典音樂愛好者。大眾傳播及藝術史雙碩士,專欄及藝評文章散見於北京、香港和多倫多等地報刊及網站。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