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会|踢爆「先买后付」隐藏收费伏位多 投诉翻倍

2022-10-17 13:31

近年银行或个别平台陆续推出「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又称BNPL)这种新兴的付款方式,标榜「先享受、后付款」,还声称可提供免息分期。但消委会提醒「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中会涉及逾期还款的收费,而且「先买后付」其实是「先使未来钱」,消费者容易过度消费。根据数字,消委会分别于2021年及2022年1月至8月,收到9宗及18宗涉及「先买后付」的投诉,今年首8月接获的投诉便较去年全年多1倍。

设延期付款行政费户口解冻手续费

「先买后付」平台大多标榜让消费者免息分期付款,但付款期通常较短,多为3个月。消委会检视当中的逾期付款条款,发现不同平台各有规定,或涉及各种名目的收费,如延期付款行政费、户口解冻手续费等,收费由$50至$300不等,或以年利率计算。有平台的免息分期只限首3个月,及后每个月的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0.2%,有部分平台的条款显示平台可在未知会消费者的情况下自行决定更改行政费用。消费者如未能及时付款,衍生的费用可能不低,平台甚至可交由第三方收款代理追讨欠款,及可随时以任何理由拒绝、暂停或终止消费者的帐户。

逾期付款条款涉及各种名目的收费。消委会图片
逾期付款条款涉及各种名目的收费。消委会图片

门槛低易过度消费

「先买后付」常用于网上及小额交易。消费者需预先在「先买后付」平台开户,输入个人资料,上载身分证明通过认证,再绑定香港发行的信用卡或扣帐卡,便可于指定合作的网店或实体店购物,在取货后的指定时间内,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缴付购物金额。普遍「先买后付」平台毋须提供入息证明或查询信贷纪录,吸引没有固定收入的消费者,如自由工作者、学生、家庭主妇、失业人士申请服务。由于选用「先买后付」的门槛颇低,若长期使用便有可能造成一种依赖和不知不觉间过度消费,一旦无力偿还帐单,或会因逾期付款而需承担罚款,甚至影响信贷纪录。

另外,消委会关注市场上由非银行提供的「先买后付」分期付款产品的规管问题,促请非银行提供的「先买后付」的平台向公司注册处申请放债人牌照。此外,这些平台亦可参考金管局最近对银行发出的指引,尽快落实保障消费者的措施。

投诉翻倍

消委会引述数字指,分别于2021年及2022年1月至8月,收到9宗及18宗涉及「先买后付」的投诉。投诉涉及商家未有清楚解释和「先买后付」平台之间的关系,消费者或在不知道服务是由第三方提供的情况下使用「先买后付」平台消费;此外,消委会发现,不少在香港营运的「先买后付」平台的公司总部都设置于海外,有部分平台只提供电邮地址作查询或投诉。有消费者在被冻结帐户后或欲取消交易时,无法即时联络相关平台,或只获聊天机械人回覆,未能得到适时的协助,亦难以取回退款。平台与商家权责亦不清,在有争议时容易互相推搪责任,令消费者缺乏保障。

此外,「先买后付」的退货和退款机制因平台而定,令消费者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对消费者保障成疑。例如有平台表明,须待商家确认及完成退货,才会退款;而在平台确认之前,消费者必须继续完成付款。另外涉及退款、退货的要求,或须经由平台审批。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