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talk|中西协作研究 内服中药有望根治荨麻疹

2021-08-28 15:53

中西医协作努力下,荨麻疹其实亦有望可以根治。网图(示意图)
中西医协作努力下,荨麻疹其实亦有望可以根治。网图(示意图)

荨麻疹是常见的皮肤病,临牀表现为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发生及消退都较快,风团处有瘙痒和灼热感,于中西医协作努力下,这种常见又缠人的皮肤病其实亦有望根治!

●胃肠道亦可受累

上医堂创办人、注册中医师张勇表示,由于近年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工作、生涡压力等日益繁重,本港荨麻疹的发病率亦有递增趋势。现代医学此为,此病是由于皮肤及黏膜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以及微血管扩张、血清渗出形成局部水肿所致,由于各种不同内外因素作用于人体,通过变态反应或非变态反应而发生的皮肤病。

荨麻疹与遗传因素和个体过敏体质亦有一定关系,任何年龄均可患此病,发病与男女性别、季节无明显差异,体表任何部位和胃肠道均可受累。在寒冷刺激下最易发作,另外精神刺激、物理性创伤、药物、饮酒或食鱼虾等蛋白质食物等均可诱发。

●病程可长达十馀年

有瘙痒性风团、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是本病的特徵。急性荨麻疹常持续一周至3个月,反复发作3个月以上者为慢性。慢性荨麻疹全身症状较轻,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作,病程可长达数月甚至有十馀年之久。本病发作时间无规律性,多数以早晨和临睡前加重,有一日数发,有数日一发,慢性荨麻疹顽固难治。

中医认为,荨麻疹发病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二种因素。内因是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外因有表衞固,汗出当风,又感风寒或风热之邪,邪拂郁于肌肤而发为此病。另外可因食物、药物、生物制品、寄生虫、精神刺激、冲任失调等也可是本病的成因。而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病程的长短,治疗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简单分为四大证型

一般来说,急性期以祛风解表止痒为主,慢性缓解期以健脾益气为主。可简单分为以下几个证型:

‧风寒束表
症状:皮疹色淡红,亦有呈白色的,当遇冷或吹风后发作加剧,得到温热时症状减轻,畏寒,口不渴,冬季较易发作,舌淡、苔薄白或薄白腻,脉濡缓。
治则:祛风散寒活血。
平素食疗方:乾姜、红枣若干冲泡后代茶饮。

‧风热犯表

症状:皮疹色红,高出皮肤,遇热症状加剧,微恶风发热,口渴心烦,偶有大便乾结,夏季多见,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祛风清热活血。
平素食疗方:金银花15克、菊花10克、薄荷5克,冲泡后代茶饮。

‧气虚血亏
症状:平素多自汗,汗出以后易发疹,皮疹较小,如绿豆或黄豆大小,很少连片,发疹时微恶风,微自汗。反复发作,病程长。伴见头晕、脸色苍白、体虚乏力。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则:益气养血。
平素食疗方:黄芪30克、山药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瘦肉适量煮汤。将所有材料洗净后放入煲内,大火煮滚后再用细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饮用。

.脾胃湿热
症状:发疹时伴有脘腹疼痛,呈刺痛或胀痛,腹部拒按,口渴心烦,食欲不振,偶有恶心,大便乾结或泄泻,小便短赤,发疹往往与进食蛋白质或某些药物有关,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
平素食疗方:玉米须10克、薏仁30克、赤小豆30克煮汤。

●日常预防与护理
1. 避免接触致敏原,忌用或忌食致敏食物或药物。
2.积极治疗肠道寄生虫病。
3. 忌食肥腻发物。
4. 注意气温变化,自我调摄寒温,加强体育锻炼。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