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talk】食安中心吁小心吃高风险贝类海产 每周食用次数有上限

2021-07-27 16:30

食安中心呼吁大家小心食高风险贝类海产。网图
食安中心呼吁大家小心食高风险贝类海产。网图

炎热天气最易发生食物中毒!近日食物安全中心呼吁慎食海产,因食环署最近发现贵妃蚌等高风险类海鲜,含有具毒性的违例饲养禁药。

港人一向爱吃海鲜,专家指日常应注意其食用风险,因除了人工饲养时添加的违例药物,部分海鲜本身属于易藏毒素的食材,故须加倍注意。米施洛营养护康中心注册营养师林诗敏表示,贵妃蚌是港人经常食用的海产之一,它又名西施蚌、海蚌、西施舌及河蛤蜊等,外形与蚬蛤相似,是贝类海产的一种,属蛤蜊科,主要产地为中国山东至广东沿海。

林诗敏指,贵妃蚌的肉质鲜甜爽,而且适宜清蒸、爆炒及炖汤,它属于高蛋白质及低脂的食材,每100克贵妃蚌肉就含有86卡路里、14.5克蛋白质,相当于约两只蛋白的蛋白质量;脂肪则有一克,胆固醇30毫克。此外,贵妃蚌亦含有丰富的锌质、磷质及维他命B12等营养素。

海鲜一向被认为属于健营食材,但原来这种贵妃蚌、蚬、扇贝、蚝及蛏子等贝类海产,属于高危海鲜类。林诗敏指出,上述贝类属于滤食性动物,它们主要通过过滤海口中的微生物作为食物、摄取养分,所以水质会影响它们的质量。她表示,它们的结构大致分为壳、头、斧足、内脏囊及外套膜等,而生殖器官位于内脏囊内,是最容易积聚病毒、寄生虫、重金属及药物的部位。

要减少吃贝类海产的风险,建议应先去除内脏囊,清洁及烹煮至熟透后才食用。如进食未经彻底煮熟、并且受污染的贝类海产,可能会感染甲型肝炎、病毒或其他致病的微生物。

至于食用海产宜忌及上限,食安中心建议所有贝类海产均须煮至外壳全开,再烹煮至少5分钟,或内部温度达摄氏90度并维持90秒,方可食用;幼童、长者、孕妇名免疫力较弱者等高风险人士不宜多吃。虽然本港暂时未有特别建议食用上限,但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表示,蚌及蚬归类为低水银海产,成人一周可食用两至三次,每次4安士(约120克);而儿童的建议进食量较为严谨,两岁至10岁儿童,一周可食用一至两次,每次一至三安士(约30至90克),11岁以上的孩子则每次可食用4安士(120克)。 

购买贝类海产时,应选择新鲜、壳无损毁及无异味的,亦必须以清洁的水刷净及冲洗,以及浸盐水吐沙,切勿生吃只供作熟食(即须经加热、非刺身等级)的贝类海产。另外,应注意泥蚝不可生吃;吃蚝时若可以,在烹煮前应先去壳及摘除其内脏,因壳会阻碍热力的渗透。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