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卓慧思拜相或无悬念 美媒泼冷水:全世界很少有国家乐见她上台,包括英国的盟友
2022-08-24 17:36
但有美国媒体指出,事实上在英国以外,「很少有国家乐于见到卓慧思上台」。
「全世界都讨厌卓慧思吗?」当地时间8月23日,「政客新闻网」欧洲版(politico.eu)以此问句作为文章标题,文章指出,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员和政治领袖身边人士均表示,卓慧思并不是全球舞台中受到欢迎的人。她在西欧大部分国家以及拜登领导的白宫面前遭受到深深质疑;她与澳大利亚新一届政府的关系也存在问题;她在中俄眼中更是受到「鄙视」。稍显安慰的是,她似乎在东欧和「部分印太地区」颇受欢迎。
卓慧思的支持者预测认为,她目前出现在全球舞台上的「时机不对」,因为在过去两年的各国选举中,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潜在保守派盟友都被赶下台了。
因为「脱欧」 欧盟完全不待见她
于2020年12月达成的《北爱尔兰协定书》,是英国「脱欧」协议的议定书之一,其核心内容为,英国北爱尔兰地区与爱尔兰之间不设「硬边界」,欧盟货物自由流动规则和关税同盟规则依旧适用于北爱尔兰。
不过,英国外交大臣卓慧思在今年5月17日宣布,英国政府将推动立法修改《北爱尔兰议定书》部分条款,她于6月13日向议会提交议案,正式公布单方面修改《北爱尔兰议定书》部分内容的具体计划。
对此,包括英国前首相文翠珊在内的多位保守党议员及反对党议员激烈批评认为,修改《北爱尔兰议定书》的计划是非法的,并有可能引发与欧盟的贸易战。而在欧盟及其成员国看来,他们与卓慧思这位英国外交大臣进行「友好对话」的希望也就此破灭,并指责英国违反国际法。6月15日,欧盟委员会就以英国政府不遵守《北爱尔兰议定书》部分内容为由对其发起违约司法诉讼。
「我们对她有负面印像,不是因为其意图,而是因为其行为。」一位来自欧盟大国的驻英国外交官这样说:「出现新领导人总是重置关系的一次新机会,但我们必须看看她(卓慧思)是否会采取措施重建(欧英关系)信任,这是非常必要的。」
另一名欧盟外交官员给出了更为轻蔑的评价:「从欧盟的角度来看,卓慧思对于我们来讲真的非常非常糟糕。自她担任英国外相以及接手‘脱欧’谈判以来,她所展现出的信号都是非常负面的。」
「政客新闻网」指出,鉴于卓慧思和《北爱尔兰议定书》的密切关联,都柏林方面几乎没有政治人士说她的好话。爱尔兰统一党是该国联合政府中最亲欧盟的政党,该党欧洲事务发言人尼尔·里士满(Neale Richmond)表示:「我们六年来被英国保守党籍首相搞得一团糟,我不相信下一个会更好。」
《爱尔兰时报》(Irish Times)则将卓慧思形容为「一个碌碌无为的外相」,她先是反对英国「脱欧」,之后竟又欢呼雀跃。此外,来自南欧不同国家的两名高级外交官,也对卓慧思在外交事务上的「冲动表现」表示担忧,并警告这可能进一步加剧紧张局势。
卓慧思对于修改《北爱尔兰议定书》部分内容的支持行为,不仅引发了欧盟方面的不满,也让拜登政府和美国国会人士感到失望。
此前,包括美国总统拜登和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在内的民主党人多次表示,他们担心英国的「脱欧」政策会破坏爱尔兰来之不易的和平,明确反对英国政府单方面推动立法修改《北爱尔兰议定书》部分条款。
据报道,今年5月,佩洛西曾发布声明威胁道,如果约翰逊政府执意废除《北爱尔兰议定书》,美国国会「不能也不会支持」与英国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然而,对于美方的态度,卓慧思上周予以了反击,她当著北爱尔兰选民的面表示,自己不会被佩洛西所左右。她说:「我已经非常清楚地向佩洛西这类人表达了对于此事的看法。」而其竞选团队的一名成员则坚称,「卓慧思与美方有著良好的关系」。
一些政治人士仍然抱持著希望,认为卓慧思一旦成为英国首相,与欧盟的谈判实际上可能会更容易。德国的欧洲议会议员、欧盟-英国联络小组成员伯纳德·朗格(Bernd Lange)就持这一观点,他认为卓慧思不是即将离任的约翰逊,她更像是一个「交易者」。
不过,即使卓慧思想和欧盟重启关系,外界也怀疑她的保守党同僚是否会允许其这样做。「最大的问题是,她会在多大程度上迎合党内的『脱欧派』。」一名北欧国家驻英国的外交特使这样说道。
澳大利亚新政府还未明确表态
「政客新闻网」称,布鲁塞尔、柏林和巴黎方面的官员及外交政策专家,对于卓慧思迄今为止不愿意与欧洲主要国家建立密切联系表示遗憾,就像她与英国距离最远的国家澳大利亚的关系一样。
报道称,自英国「脱欧」以来,英国和澳大利亚通过「五眼联盟」和「AUKUS防务联盟」加强了安全合作,卓慧思也寻求澳大利亚支持英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夥伴关系协定(CPTPP),为此,她定期向澳大利亚智库发表演讲,以求全球关注。
此前在担任英国国际贸易大臣期间,卓慧思曾聘请澳大利亚前总理阿博特(Tony Abbott)担任英国贸易委员会顾问委员,这一做法当时颇具争议。而就在上周,阿博特刚刚评价卓慧思是约翰逊的「称职继任者」。
但「政客新闻网」指出,阿博特在自己的党内早已失去了权力,卓慧思真正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与澳大利亚现任总理、工党领袖阿尔巴内塞(Anthony Albanese)建立类似的密切关系。
报道还称,但目前为止,阿尔巴内塞还未表明他个人对于英国保守党党首竞选领跑者卓慧思的看法,但其党内同僚已经直言不讳了。今年1月,对于卓慧思当时针对中国的相关不当言论,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Paul Keating)就直言其言论是「神经错乱」。
中方评卓慧思之言:老牌帝国主义的虚伪嘴脸
在对华态度上,卓慧思毫无疑问以「强硬」自居。在此次竞选过程中,她与竞选对手辛伟诚多次上演互相指责对方「对华不够强硬」的戏码,卓慧思不仅抨击辛伟诚,甚至宣称英国应该「武装台湾」以对抗中国大陆。
此外,这名英国外交大臣还声称,自己上台后会更新2021年3月发布的《竞争时代的「全球英国」-安全、国防、发展与外交政策的整体评估》,重新关注中国和俄罗斯,并与英联邦国家建立更强大的经贸关系,她宣称此举是为了「对抗中国日益增长的有害影响力」。
对于卓慧思这些堪称疯狂的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曾表示,英方罔顾事实,颠倒黑白,对中方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当必要之举说三道四。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英方提出了严正交涉。
汪文斌说,凡事都有前因后果,美方是主动挑衅者和危机制造者,台湾民进党当局则「倚美谋独」,中方维护领土完整,反对国家分裂,合理合法,天经地义。英方对美国的挑衅侵权行为视而不见,却对中国维护正义的反击之举横加指责,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充分暴露了英方老牌帝国主义的虚伪嘴脸。如果英方真的关心台海和平稳定,就应该去谴责美国和「台独」势力,阻止他们挑衅玩火。
汪文斌称,试问如果内外勾连,分裂领土发生在英国的苏格兰,英方是否能够保持冷静克制,听任现状恶化?凡事都有是非曲直,正义应该得到伸张,公理应该得到维护。如果黑白都能颠倒,凭什么妄想打造「全球化英国」?汪文斌最后表示,英国唯美马首是瞻,夥同一小撮国家为虎作伥,其作为独立国家的信誉早已破产崩塌,其所谓外交雄心更无从谈起。
对于一段时间以来以卓慧思为代表的部分英国政客的言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王义桅在接受采访时甚至直言道:「英国似乎已经被美国殖民了。」
俄罗斯:「嗜血」的女人
卓慧思声称要重点关注中俄,在俄罗斯问题上,她的措辞也很强硬,堪称「鹰派」。对此,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形容其「嗜血且极具破坏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10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与到访的英国外交大臣卓慧思在莫斯科举行会谈,双方围绕双边关系、乌克兰局势等进行了讨论。然而从会后反应来看,会谈并不顺利。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外长拉夫罗夫在会谈后表达了失望之情,形容与英外相卓慧思的会谈进程像「哑巴与聋子的对话」、「对牛弹琴」一样。这一氛围,从一个如同段子般的「小插曲」便可看出。
据披露,在会谈中,卓慧思竟错误地将俄罗斯的罗斯托夫州和沃罗涅日州当成是乌克兰领土。对此,同在现场的英国驻俄罗斯大使德博拉·布朗纳特(Deborah Brownett)向卓慧思婉转指出,这两个州确实是俄罗斯领土。
今年4月,俄罗斯禁止卓慧思和其他英国政府官员入境,俄罗斯战略研究所专家伊戈尔·普舍尼科夫(Igor Pshenichnikov)称,卓慧思是一个「恐俄者」,她所有的观点「完全是从俄罗斯必须被摧毁的认知出发」。
「政客新闻网」表示,虽然列举了卓慧思不受多个国家待见,但她对于乌克兰的坚定支持却赢得了来自乌克兰、东欧其他国家以及波罗的海国家的赞扬,那里的外交官坚信,她可以继续奉行约翰逊的防务合作政策。
波罗的海国家的一名外交官就表示:「她在俄乌冲突中发挥了领导作用,我们的想法非常相似。总的来说,在支持乌克兰方面,英国是杰出的领导,卓慧思在这方面一直是出了名的领导人。」
一名欧盟外交官抛开「脱欧」等议题不谈,还很钦佩地称,卓慧思想成为首相的野心早在一年前就已经显现。
报道称,除此之外,卓慧思对「印太地区」的关注还赢得了那里的朋友的支持。在担任国际贸易大臣时,她不顾反对者的反对,与日本达成了英国退出欧盟成为「独立贸易国」之后的首个重大贸易协定,日本一直是其内阁活动中的优先考虑对像。
「的确,卓慧思的首要外交政策宣传是建立她所谓的『自由网络』,由『热爱自由的国家』组成,旨在结束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依赖。」对此,「政客新闻网」这样指出,但认为她的这项政策却褒贬不一。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大卫·劳伦斯(David Lawrence)说,一些英国人担心,卓慧思的做法会让全球地缘政治框架过于两极分化。他说,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是英国的天然合作夥伴,但巴基斯坦、印度或马来西亚等国可能不那么欢迎英国,原因除了有后殖民主义时代的不满情绪,还同它们和中国的贸易关系有关。
根据英国保守党领袖选举规则,未来将会有约16万名保守党成员对卓慧思和辛伟诚进行最终投票,结果将于9月5日宣布。
深喉
原文刊于《巴士的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