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习近平去锦州的启示 不允许红色江山变色

2022-08-20 08:10

转眼又到8月下旬,距离中共二十召开,只有两个多月。

国家主席习近平露面,于8月16日,到了辽宁西南部的锦州考察。外媒将焦点放在习主席喊话「东北振兴」,恐怕这是放错重点了。

当天下午,习主席去到锦州凌河区的辽渖战役纪念馆,回顾东北解放战争历史和辽渖战役胜利进程。辽渖、淮海和平津3大战役,是解放军打败国民党军的3场决战。而作为揭幕之战的辽渖战役,发生在1948年 9月12日至11月2日,当中最关键之战是序幕之战----锦州会战,这一仗改写了中国的历史,决定了一年多之后解放全中国的重大历史转折。

习主席考察辽渖战役纪念馆时说,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同国民党的大决战,既是兵力火力之战,更是民心向背之争。辽渖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能拥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又指出,「我们的红色江山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决不允许江山变色,人民也绝不答应。 」

习主席到访锦州,背后有微言大意。要了解背后的含义,首先要知道锦州大战究竟是什么一回事。1948年初,解决战争已进入第3个年头。解放军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吸引了大批农民参与。国民党军当时在东北地区有50万之众,但被解放军分割于渖阳、长春和锦州为中心的3个孤立的据点。其中国民党军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率领30万人固守渖阳一带;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领军10万人守卫长春;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领军15万防守锦州及山海关一带。

国共两军的东北决战如箭在弦,解放军面对国民党军的3大据点:长春、渖阳和锦州,究竟应该先从哪里打起?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先打最北端的长春,是最正路的选择,因为长春已被解放军包围,守军人数也较少,而解放军的东北野战军的主力集中在北方,进攻长春无后顾之忧,这是最易打的方案。

进攻渖阳是另一个抉择,但渖阳集中了国民党军30万重兵,显然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至于最南端的锦州,是最不利解放军进攻的地区,由于解放军重兵在北部,东北野战部队必须长途跋涉南下,远距离奔袭,而补给路线又暴露在渖阳附近的国民党军的攻力之下。加上部署在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大军可以北上驰援锦州。进攻锦州很容易会陷入一个南北夹击的危局之中。所以,东北野战军部队的司令林彪倾向先打长春。

但毛泽东并不这样想,他倾向于先打最难打的锦州,原因是如果打长春,就像攻打腰部,容易成功,但食之无味。打渖阳是攻坚战,若国民党军败退,就会选择率领大军南撤,撤回关内,就会影响到华中地区的战局。进攻锦州虽然最难,但若然成功,就可以关闭东北的大门,最大限度地把国民党军困在东北,围而歼之。因此,毛泽东拍板要速战速决,在国民党军南下北上救援之前,快速拿下锦州。

锦州之战极其惨烈,最后解放军成功拿下锦州,奠定之后的胜局。

今年以来,中国历经艰险,从上海疫情,到经济受困,再到佩洛西访台。就是在二十大召开之年,出现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习主席在台海风波后一露面就去了锦州,有重要的启示:

一、当年锦州战役如此之难,但中共舍易取难。无论中国大国崛兴,抑或统一台湾,没有一件是容易的事情。当年的中共做得到的难事,如今的中共也可以做得到。

二、红色江山,不能丢失。从锦州之战,到3大战役,这个红色江山,是大量革命先烈用性命换回来的,不可丢掉。今年是中共二十大召开之年,敌对势力不止挑战政权,还想山河变色,所以要用尽全力,瓦解颠覆势力。

三、关键在于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只要中共牢记「执政为民」的使命,人民就是最大的依靠,江山就会牢固,统一必定在望。

卢永雄

 

原文刊于《巴士的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