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一个老猫捉硕鼠的故事

2022-02-25 08:05

香港的疫情全面失控,已从方面充分地表现出来。

第一,检测严重滞后。就我亲身接触,大部分人去了政府的检测中心检测,都是在四天至一星期之后,才收到检测结果。即使是快测呈阳性的人去覆检,也是迟迟都未有结果。长达一星期的滞后检测结果,公布的新增确诊数字反映不到现实,令确诊者进一步播疫。今日政府公布新增确诊8798宗,但昨日自测呈报的新增个案是17,269宗,实际上已到了日确诊近2万宗的地步,比当日湖北爆疫更严重。

第二,连抗疫物资包也送不到。政府承诺会向等待入院的确诊者送上电子手环和抗疫物资包,但据我了解,有市民确诊之后,足足等候了四天,才收到卫生署的电话,表示发给他电子手环和抗疫物资包,但等了六天仍未收到物资包。自生自灭式的居家隔离,疫情自然失控。

港大医学院团队于周二(22日)推算,3月初单日确诊高峰将会达到18.3万宗,但由于只有部份的人做检测,政府的数字只会有2万人确诊。我认为这完全有可能。

那么,问题就来了。按内地的抗疫套餐,全民检测会将确诊者找出来,然后送去隔离,斩断传播链。问题要多少方舱医院式的轻症隔离设施?以目前真实日确诊1.7万宗推算,日日增加,隔离14日要23.8万个床位,再加全民检测再可能找出确诊3倍的潜在染疫者,再要多5.1万个床位,即是要28.9万个方舱床位。更不要说去计港大的推算每日确诊18万那条数了。这么多牀位,从何而来呢?若然是「有检测、无隔离」,同样不能够达致清零的目标。

不过,我认为可以从内地的做法找到一些启发。内地是因应著疫情状况,定出科学的应对方法。粗略分类,可以分成ABCD等不同级别的应对方式。D级是较轻微的,只发现零星确诊个案,只会封闭一、两条街区,作小区围封强制检测;C级是发现了聚集性感染个案,便会围封大区域和进行区域强检;B级是病毒已经扩散到不同的社区,除了围封个别区域之外,另实施整个城市的强检,但不会封城和禁足;A级是病毒出现更大范围扩散,传播链未能摸清,就会实施封城、禁足和全城强检。

香港如今已经进入了超A级的状况,然而特区政府反应滞后,决不禁足,现在加强限聚只将限制堂食人数减至两人等,并无实行禁足,完美演译什么叫「杯水车薪」,抗疫措施永远落后病毒散播的速度。

据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的数字显示,目前香港市面上的人流仍有正常的50%,实在太多,要大幅减到10%以下,才有机会压止病毒的散播。

香港计划进行全民检测而不禁足,完全应对不了疫情。以目前的恶劣状况,不单要禁足,还要「先禁足、后进行全民检测」。香港应先实行禁足7天,才做全民强检。因为Omicron 3天传一代,只要全城禁足7天,切断两个传播周期,令新增确诊数字大幅降下来之后,到每日只有1000、2000宗时,才进行全民检测,每日新增确诊数字下降到几千个,10万以下的方舱病牀数量,还有机会应付需求。

不先禁足,就进行全民强检,绝对会事倍功半,情况在家中出现一只四处走动的硕鼠,打极都打不死,麻烦挥之不去。

讲起家有硕鼠,我有真人真事,绝无杜撰。我小时候非常害怕老鼠,家中养著一只老猫,某天,老猫在家中追著一只硕鼠,把硕鼠咬得遍体鳞伤,喉咙都咬破,但由于老猫年纪老迈,力量不够,咬不死硕鼠,受伤的硕鼠在家中乱窜,搞到一地都是血。不怕老鼠的妈妈刚好不在家,我独对这个残局,只能瑟缩在沙发上。老猫和硕鼠对峙时还咪咪叫,好像对我吹嘘它捕鼠的功绩。

我挣扎了十几分钟,终于硬著头皮,到厨房拿出火钳,一把将老猫抱开,对它说:「你老了,先抖抖,还是让我来吧!」接著用火钳向躲在梯级下的硕鼠一轮乱捣,终于把老鼠插死了。这个核突而惨痛的经历,成为我生命中的—个印记。

后来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我听邓小平说:「不理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即时想起我杀鼠的壮举,觉得他讲得太有道理了。猫咪叫得天花乱坠也没有用,只要能够把老鼠杀死就好了。

卢永雄

 

原文刊于《巴士的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